[实用新型]激光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413.3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5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文国民;宋维建;沈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领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42 | 分类号: | B23K26/42;B23K26/38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切割机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激光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激光器包括:二氧化碳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其中光纤激光器的光波波长为1.07um;属于近红外区间(780nm-1.4um)。不同波谱的激光对身体器官的影响不同,近红外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可灼伤皮肤;而且可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视觉神经造成不可恢复伤害。在切割和焊接过程中由于被加工靶材的反射,激光束会改变方向,可能会对操作人员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用光纤激光加工铝、铜、不锈钢等高反射率的靶材时,产生人体伤害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激光加工设备大多数功率较高,在10W-4KW,已需执行四类安全标准,因此更应加强安全防护。对于光纤激光加工设备目前普遍采用的防护措施是:将整个主机部分放入带有拉门的屏蔽室。这样的屏蔽室的尺寸大、结构复杂,增加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防护装置,该激光防护装置能够有效保护工人不被激光伤害,使用方便,不占空间,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防护装置,包括托板、防护罩、遮光体和防护板,所述托板上设有一供切割头直线往复穿设的通孔,由阻光材料制成的防护罩固定于托板下侧,且防护罩包覆于托板上通孔圆周外侧,防护罩下端设有一与托板上通孔同轴连通的穿孔,圆周外侧壁上设有缺口的遮光体固设于防护罩下端,透明材质制成的防护板恰覆盖于遮光体缺口上,遮光体及防护板恰包覆于防护罩的穿孔圆周外侧,所述遮光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周外侧壁上设有缺口的遮光体固设于防护罩下端的结构为:防护罩下端穿孔的外侧设有至少两排遮光体安装孔,且该两排安装孔交错排布,遮光体由若干遮光杆组成,若干遮光杆上端止动插设于遮光体安装孔内,且遮光杆直径大于两遮光杆间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排遮光杆平行与防护罩下端穿孔圆周外侧壁均匀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排遮光杆排列成一不封闭的柱状环面,防护板固定与防护罩下端,且防护板与若干遮光杆形成一封闭的柱状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杆上端设有垂直其轴向的连接孔,设有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依次穿设于各个遮光杆上端的连接孔内,且柔性连接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防护罩能够拆卸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罩为金属材料或对有害光线高吸收率的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体由对有害光线高吸收率的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体由石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板由具有滤除有害波长光线功能的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罩和遮光体将切割头包覆其内,避免切割头激光发射出来损伤工人,其结构简单,不占空间,便于更换维护,制造成本低,遮光体通过遮光杆插设围成,其间存在间隙,有利于切割气体、辅助气体等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杆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激光防护装置,包括托板4、防护罩1、遮光体和防护板2,所述托板4上设有一供切割头5直线往复穿设的通孔,由阻光材料制成的防护罩1固定于托板4下侧,且防护罩1包覆于托板4上通孔圆周外侧,防护罩1下端设有一与托板4上通孔同轴连通的穿孔,圆周外侧壁上设有缺口的遮光体固设于防护罩1下端,透明材质制成的防护板2恰覆盖于遮光体缺口上,遮光体及防护板2恰包覆于防护罩1的穿孔圆周外侧,所述遮光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切割头5沿托板4上的通孔下降对遮光体下方的产品进行切割,切割时,切割头5的激光被防护罩1和遮光体阻挡,保护工人不被激光光线伤害,同时工人可以从透明的防护板2上观察激光加工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领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领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