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管式屋脊除雾接液整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834.6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元;常景彩;李玲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18;B01D45/04;B01D4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管式 屋脊 雾接液 整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气净化环保及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管式屋脊除雾接液整流装置。
湿法脱硫工艺是当前我国应用最多、最有效的烟气脱硫方法,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5%。但目前电厂生产用煤只能根据市场供应情况确定,煤种含硫量大幅增加,使得燃用煤质与设计煤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锅炉烟气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大,造成有些脱硫装置不能达到原有设计脱硫效率,SO2不能达标排放;再者,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于2011年7月29日联合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对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
为适应上述客观条件的变化,保证脱硫装置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并满足环保新标要求,必须对现有脱硫装置进行扩容改造。
将脱硫系统改造成高低pH值双循环湿法脱硫工艺系统是一种改动量较小、效果显著的扩容改造方法。
高低pH值双循环湿法脱硫工艺系统扩容改造要点如下:
保留吸收塔喷淋层以下结构不变,作为塔底浆液池一级循环系统,其浆液pH值一般控制在4~5;另外,增加塔外浆液箱二级循环系统,在塔体顶部加装喷淋层和接液装置,收集的浆液回流到塔外浆液箱中,其浆液pH值一般控制在5.5~6.5;这样在同一吸收塔内实现了浆液双PH值控制的两级循环系统。锅炉烟气经吸收塔下部一级循环浆液喷淋区净化后,再穿过接液装置进入塔体上部的二级循环浆液喷淋区进一步净化,经过两级循环浆液喷淋洗涤以确保烟气中SO2达标排放。
氨法脱硫工艺中,“氨逃逸”及铵盐携带是困扰该工艺及制约该工艺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用水冲洗可以有效降低氨逃逸量及铵盐携带量。烟气冲洗装置要设在喷淋层的上部,并且冲洗装置需要处于常运状态,不能间歇进行。但是如果在氨法脱硫塔内设置烟气冲洗装置,冲洗水直接落到循环浆池内,就会破坏塔内的水平衡,因此需要一种接液装置将冲洗水收集后引至塔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湿法脱硫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半管式屋脊除雾接液整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湿法脱硫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半管式屋脊除雾接液整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种半管式屋脊除雾接液整流装置,由壳体除雾器、排水板、排水管口、支撑梁、支撑主板构成,所述的除雾器由错开的两层半管组成的屋脊式结构构成,半管之间有间隙,下层半管对称于上层半管间隙的位置,上层半管和下层半管的边壁稍有重合,除雾器位于上喷淋层与下喷淋层之间,除雾器两侧设有支撑立板,除雾器底部由支撑梁支撑。半管为半圆形结构,也可采用半方形结构。支撑梁上铺设有一层排水板,在除雾器两侧支撑立板与塔壁之间也铺有排水板,排水板的末端设有排水管口。
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在上部喷淋层(一级循环系统的喷淋层或冲洗水的喷淋层)与下部喷淋层(二级循环系统的喷淋层或氨法脱硫喷淋层)之间。除雾器由错开的两层半圆形管或半方形管组成,两层半管的边壁有一定的重合度,以确保上部喷淋层喷淋下的浆液能够几乎全部被收集。同时,烟气穿过除雾器时,除雾器对烟气进行了进一步的整流,以便烟气在与上部喷淋层喷淋下的浆液接触时,具有更好的传质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双循环湿法脱硫系统,以及带冲洗装置的氨法脱硫系统,具有易实施、投资省等优点。
图1为本装置在吸收塔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装置的屋脊除雾器半管排列示意图,
其中:1为吸收塔,2为下部喷淋层,3为支撑梁,4为排水板,5为排水管口,6为半管式屋脊除雾器,7为上部喷淋层,8为除雾器支撑立板,9为半管。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式。
进入吸收塔1的锅炉烟气在吸收塔内与下部喷淋层2喷淋下的循环浆液接触,完成初步脱硫过程,然后进入半管式屋脊除雾器6,烟气得到进一步的整流,然后与上部喷淋层7喷淋下的浆液或冲洗水接触,得到进一步净化,最后由吸收 塔出口排出吸收塔。除雾器由错开的两层半管9组成的屋脊式结构构成,半管9之间有间隙,下层半管对称于上层半管间隙的位置,除雾器底部由支撑梁3支撑,上部喷淋层7喷淋下的浆液或冲洗水与烟气接触后,落到半管式屋脊除雾器上,浆液沿半管内壁流至由排水板4和除雾器支撑立板8或塔壁构成的浆液通道,然后经排水管口5流至塔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滤膜组件
- 下一篇:一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