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澄清池的搅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992.1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7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钟春红;郑恒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8 | 分类号: | B01D21/28;B01D21/01;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澄清 搅拌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澄清池的搅拌机。
背景技术
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的泥渣,在澄清池中,沉泥被提升起来并使之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高浓度的稳定活性泥渣层,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上流动,泥渣层由于重力作用可在上升水流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原水通过污泥层时,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污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水处理中常用的澄清池有: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在机械加速澄清池中采用搅拌机混合药剂,现有机械加速澄清池采用一个搅拌机,不能很好满足向上推流速度,混凝效果受到影响。所以需要一种能有效提供向上推流速度的搅拌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提供向上推流速度的搅拌机,提高澄清池的抗冲击负荷,减少药剂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澄清池的搅拌机,主要由电机、减速装置、传动轴、矩形搅拌装置和叶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自上往下依次安装有矩形搅拌装置和叶轮。
所述轴套支座安装在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支座的下方安装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由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搅拌机的叶轮能有效提供向上推流速度,一部分沉淀的污泥循环回到第一絮凝室内,节约了药剂用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因此强化了絮凝的效果,悬浮物的去除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电机,2、减速装置,3、支座,4、传动轴,5、矩形搅拌装置,6、轴套,7、挡板,8、叶轮,9、轴套支座,10、第一絮凝室,11、第二絮凝室,12、池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电机1、减速装置2、传动轴4、矩形搅拌装置5和叶轮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2与传动轴4连接;所述传动轴4自上往下依次安装有矩形搅拌装置5和叶轮8。
所述轴套支座9安装在第一絮凝室10和第二絮凝室11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支座9的下方安装有挡板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电机1为减速装置2提供动力,减速装置2改变速度后带动传动轴4转动,传动轴4带动矩形搅拌装置5和叶轮8旋转,挡板7可以有效防止对第一絮凝室10底部污泥的扰动。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第二絮凝室11中,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投加混凝和絮凝药剂,在絮凝搅拌机的矩形搅拌装置5作用下同污水中悬浮物快速混合,形成小的絮体然后进入沉淀室。絮凝剂促使进入的小絮体通过吸附、电性中和和相互间的架桥作用形成更大的絮体,搅拌叶轮的作用既使药剂和絮体能够充分混合又不会破坏已形成的大絮体。絮凝后出水进入沉淀室的斜管填料底部然后上向流至上部集水区,然后在上清液收集槽中收集流入环形集水槽。沉淀在泥斗的污泥,一部分通过刮泥机收集后从污泥排放管排放,另一部分被絮凝搅拌机的叶轮8向上推流进入第一絮凝室10内,然后参与絮凝反应,因此节约了药剂用量。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