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报警安全锁芯的开锁及反锁检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9021.9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力仁;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力仁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嘉铭 |
地址: | 315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报警 安全 开锁 反锁 检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是一种智能报警安全锁芯的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报警安全锁芯拨动件位移导致开锁或反锁的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今国际上流行的非法开锁方法很多:撞匙(英语为Bump Lock)开锁、钻头开锁、拔拉锁芯开锁、撬锁工具开锁等。而防非法开锁技术也随着出现了很多种:防撬锁芯、 防钻锁芯、防拔锁芯、防摔锁芯、防撞匙锁芯等。但总感到锁芯还有应改进的地方,那就是主动的防御:具有报警功能锁芯,使锁未被行窃者打开前即向主人报警。
本人已设计出一些以传感器检测异物插入锁芯,并在设定时间内,如5-15秒内未能开启锁芯就属非正常开锁,传感器即发信号给集成线路板,集成线路板即发出报警信号,使主人能立即采取措施,以达到防盗之目的。但传感器中的霍尔传感器与磁性体的配合,能准确判断异物插入锁芯及拨动锁舌的拨动件的位移来准确判断锁被打开时锁芯内芯的转动,从而能更加准确检测锁芯是否开启进而发送报警信号。
本人的专利号为201020670528.7、名称为“一种智能物联网报警锁芯拨动件位移检测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与锁芯内芯上的内转件连接的拨动件侧壁上设置的判断开锁及反锁磁性体,设置在锁芯体中与该判断开锁及反锁磁性体相对应位置上的左右两个判断开锁及反锁霍尔传感器和设置在锁芯体上的判断开锁及反锁集成线路板,配套的智能电子模块和相互间的连接线;所述磁性体之正面呈扇形,所述的扇形磁性体设于铁粉末冶金制作而成的拨动件侧壁上,该拨动件在所述扇形磁性体的上部及左、右方向均开有凹槽,该三凹槽与该拨动件的上述三边相通。……本实用新型……检测拨动件位移灵敏度高。”
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存在一点缺陷,该缺陷是:由于现拨动件侧壁上设置的扇形磁性体是一个,在该磁性体感应区域中仅能形成二个峰值区,这会引起:锁芯内芯受外力作用转动过快时,锁芯体中的霍尔传感器没有来得及反应而出现漏检漏判现象。另外一个问题是:检测机构中相互间的连接线很多,锁芯内芯及锁芯体又是金属,布线很困难,这众多连接线在锁芯狭窄的空间中显得十分拥堵且杂乱无章,给安装带来很大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一种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制作安装方便的智能报警安全锁芯的开锁及反锁检测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报警安全锁芯的开锁及反锁检测机构,包括:与锁芯内芯上的内转件连接的拨动件、设置在该拨动件侧壁上的判断开锁及反锁的正面呈扇形的磁性体、设置在锁芯体中的判断开锁及反锁的霍尔传感器、相互间的连接线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面呈扇形的磁性体是二个或一个,对应的所述霍尔传感器则是二个、三个;所述的扇形磁性体设于铁粉末冶金制作而成的拨动件侧壁上时,该拨动件在所述扇形磁性体的上部及左、右方向均开有凹槽,所述三凹槽与该拨动件的上边和左、右二边相通;所述的相互间的连接线及所述的霍尔传感器均设于一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端与一配套的具有接收、处理和发送所述的霍尔传感器发送的信号的智能控制板相连接,该智能控制板与一适配的预先设置好的智能控制中心保持信号联络。
所述的扇形磁性体也可设于不锈钢粉末冶金或铜粉末冶金或磁性体对其无吸引作用的材质制作而成的拨动件的侧壁上来替换所述扇形磁性体设于铁粉末冶金制作而成的拨动件侧壁上时,该拨动件在所述扇形磁性体的上部及左、右方向均开有凹槽,所述三凹槽与该拨动件的上边和左、右二边相通。这样,拨动件上无需开凹槽。
所述的智能控制板包括:微控制单元,Zigbee模块, FPC连接器FFC排线座、与所述电源对接的电源排针座。
所述的智能控制板设置于锁芯安装时的内端一侧的锁的面板盖板里面,该智能控制板与所述智能控制中心保持信号联络。
所述的电源是干电池,所述干电池安装于锁芯安装时的内端一侧的锁的面板盖板里面离所述智能控制板接近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力仁,未经郑力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90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形隔热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起重臂快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