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9274.6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美璇;黄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应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1401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气 制取 及其 漂白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氯》思考与交流里面讲到了氯气的制备,但是未给出实验装置,而气体的制备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必学知识。同时,课本上也讲到了氯气的性质——漂白性的验证实验,但课本上同样没有实验装置图。以前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只有单一的制备实验装置或者是性质实验装置,学生无法在一次实验中观察到多个现象,直观、形象地对氯气有所认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包括支架,其中所述的支架上设有氯气发生装置,所述氯气发生装置的氯气出口依序管路连接有过滤装置、集气瓶、漂白演示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所述漂白演示装置由相互管路连接的第一演示瓶和第二演示瓶以及设置在第一演示瓶内的干燥有色布条和设置在第二演示瓶内的湿润有色布条组成,所述第一演示瓶与集气瓶管路连接,所述集气瓶上的进气管延伸至该瓶体内下部,所述第二演示瓶与尾气吸收装置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演示瓶上的进气管延伸至该瓶体内下部。
上述的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中,所述的氯气发生装置由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和分液漏斗组成,所述酒精灯放置在支架上,所述石棉网和烧瓶由下至上依序固定在酒精灯上方的支架上,所述分液漏斗通过双孔橡皮塞设置在烧瓶上。
上述的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中,所述的过滤装置由内装饱和食盐水的第一细口瓶和内装浓硫酸的第二细口瓶组成;在第一细口瓶、第二细口瓶、第一演示瓶和第二演示瓶开口部均设有双孔橡皮塞;所述烧瓶、第一细口瓶、第二细口瓶、第一演示瓶和第二演示瓶依序通过导管穿过双孔橡皮塞连接;所述位于第一细口瓶和第二细口瓶上的进气管均延伸至对应的瓶体内下部。
上述的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中,所述的尾气吸收装置由内装氢氧化钠溶液的第三细口瓶构成,所述第三细口瓶开口部设有双孔橡皮塞,所述第三细口瓶和第二演示瓶通过导管穿过双孔橡皮塞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将制取装置以及漂白性实验装置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了解氯气的制取以及其漂白性质;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氯气污染空气,在漂白演示装置后面还设有尾气吸收装置,保证实验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在氯气发生装置与集气瓶之间还设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验精确度高、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架1、氯气发生装置2、酒精灯2a、石棉网2b、烧瓶2c、分液漏斗2d、过滤装置3、第一细口瓶3a、第二细口瓶3b、集气瓶4、漂白演示装置5、第一演示瓶5a、第二演示瓶5b、干燥有色布条5c、湿润有色布条5d、尾气吸收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氯气的制取及其漂白性实验装置,包括支架1,在支架1上设有氯气发生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氯气发生装置2由酒精灯2a、石棉网2b、烧瓶2c和分液漏斗2d组成,所述酒精灯2a放置在支架1上,所述石棉网2b和烧瓶2c由下至上依序固定在酒精灯2a上方的支架1上,所述分液漏斗2d通过双孔橡皮塞设置在烧瓶2c上。所述烧瓶2c的氯气出口依序管路连接有过滤装置3、集气瓶4、漂白演示装置5和尾气吸收装置6,所述漂白演示装置5由相互管路连接的第一演示瓶5a和第二演示瓶5b以及设置在第一演示瓶5a内的干燥有色布条5c和设置在第二演示瓶5b内的湿润有色布条5d组成,所述第一演示瓶5a与集气瓶4管路连接,所述集气瓶上的进气管延伸至该瓶体内下部,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述第二演示瓶5b与尾气吸收装置6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演示瓶5b上的进气管延伸至该瓶体内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应学院,未经嘉应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9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幕墙连接节点
- 下一篇:3-二甲基叔丁基硅氧基戊二酸酐的合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