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液体输出流量的储液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0114.3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9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利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利辉 |
主分类号: | B65D88/54 | 分类号: | B65D88/54;B65D9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液体 输出 流量 储液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存液体的容器,特别是一种稳定液体输出流量的储液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液体存储容器,一般都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液体的流入和流出过程中,液面波动很厉害,不方便控制容器内液体总量以及液体流入流出的速度,因此就有必要对液体流入流出速度进行控制,以便容器能输出流量稳定的液体。现有技术对容器内液体输出流量的稳定控制,一般是在容器进液口和出液口安装控制装置,以便控制容器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直径。这种控制方式的实现环节比较多,其实施过程中可靠性差,其反馈控制有时间节奏,有时会发生反馈延迟,因此会导致输出流量的波动,输出流量稳定性差,控制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液体存储容器输出液体流量控制精度低、输出流量稳定性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稳定液体输出流量的储液箱,包括一用于储存液体的主箱;所述主箱设有一用于输入液体的主箱进液口,以及一用于排放液体的主箱排液口;还包括一用于限制所述主箱内液位高度的限位装置。
所述主箱外部设有一副箱,用于作为所述限位装置;所述主箱侧壁上设有一限位口,用于限制所述主箱内液位高度;所述副箱上设有一副箱进液口,连通至所述限位口,用于导入所述主箱内液位高于所述限位口的液体至所述副箱;所述副箱上设有一副箱排液口,用于排放所述副箱内的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上设有一主箱第二进液口,通过一液体泵连通至所述副箱排液口,用于导入所述副箱内的液体至所述主箱;所述副箱内设有一液位传感器,用于获得所述副箱内的液位状态信息;所述储液箱还包括一信号处理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体泵,用于接收所述液位传感器获得的液位状态信息以及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液体泵。
所述主箱内部设有一副箱,用于作为所述限位装置;所述副箱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口,用于限制所述主箱内液位高度;所述副箱设有一副箱排液口,用于排放所述副箱内的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液体输出流量的储液箱还包括一尾液箱,所述尾液箱设有一尾液箱进液管和一尾液箱岀液管, 所述副箱排液口连通至所述尾液箱进液管。
所述主箱外部设有一副箱,用于作为所述限位装置;所述主箱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口,用于限制所述主箱内液位高度;所述副箱设有一副箱进液口,用于输入液体至所述副箱内;所述副箱设有一副箱排液口,用于排放所述副箱内的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液体输出流量的储液箱还包括一尾液箱,所述尾液箱设有一尾液箱进液管和一尾液箱岀液管,所述副箱排液口连通至所述尾液箱进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限定容器内液面的高度,使得容器内液面稳定,从而使液体输出流量稳定,控制精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意思如下:
1、主箱,2、副箱,4、尾液箱,
11、主箱进液口,12、主箱排液口,13、限位口,14、主箱第二进液口,
21、副箱进液口,22、副箱排液口,
31、液体泵,32、液位传感器,33、信号处理单元,
41、尾液箱进液管,42、尾液箱岀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拟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为一种稳定液体输出流量的容器,包括一用于储存液体的主箱1;主箱1设有一用于输入液体的主箱进液口11,以及一用于排放液体的主箱排液口12;还包括一用于限制主箱1内液位高度的限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利辉,未经朱利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0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