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0983.6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4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琼;张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H01L31/05;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2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晶硅MWT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发电方式,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太阳能光伏电池通常用晶体硅或薄膜材料制造,前者由切割、铸锭或者锻造的方法获得,后者是一层薄膜附着在低价的衬背上。市场生产和使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大多数是用晶体硅材料制作的。这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太阳能电池通常呈板状并具有正面和背面。在使用中,正面转向入射(太阳)光。因此,正面还被设计为收集太阳光并尽可能少地反射。对于太阳电池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方案很多,目前主要由以下几类:背面发射极结构(如IBC电池)、发射区穿通电池(EWT电池)、点接触电池(PCC电池)、金属穿孔缠绕(MWT)或者金属环绕电池(MWA)等;其中以MWT太阳能电池制作流程相对比较简单,相对于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流程只增加了额外的激光打孔和孔绝缘两道工艺步骤,单组件技术要求高,需要对背面不同极性电极点和金属箔之间精确对准,技术难度大,实现手段复杂,无法手工进行,故成本很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电池片受光面的载流子的聚集的数量以及汇流的效率,实现晶硅MWT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的互连与传统太阳能组件焊接工艺兼容,降低MWT电池组件封装成本,加速MWT电池的产业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导电通孔、正面导电栅线、背面负电极栅线、背面正电极栅线。正面导电栅线通过太阳能电池的导电通孔连接至背面负电极栅线,正面导线栅线由多个单元的子图案排列而成,子图案包括多条支栅线、包围支栅线的边框栅线、位于子图案的中心位置的导电通孔和将多条支栅线汇流至导电通孔的填孔栅线,填孔栅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边框栅线,支栅线规则平行对称分布,一端连接到填孔栅线,另一端连接到边框栅线。
所述的导电通孔的截图形状为圆柱形或圆台形,在单个方向上等距排列于电池的正表面。优选的排列形式为3×3、3×4、3×5、3×6、4×4、4×5、4×6中的一种。
优选的,子图案填孔栅线的宽度从导电通孔向外逐渐变窄,导电通孔处宽度为0.1-0.3mm,末端最窄处宽度为0.02-0.07mm。
优选的,子图案支栅线与填孔栅线的夹角为45°角
优选的,所述的背面正电极栅线为间断式或连续式线型,以电池片中心线对称分布,与背面负电极栅线平行排列,背面正电极栅线的一端向上平移2-10mm,再向背面负电极栅线方向折弯2-10mm。
优选的,背面负电极栅线周围设置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距负电极栅线的相近边缘距离为0.1-4mm,槽宽为0.1-3mm。
优选的,除填孔栅线外的其他栅线的宽度相同,为0.02-0.08mm。
优选的,所述的正电极栅线和负电极栅线的宽度为1-2mm,之间的间距为1-5mm。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电池片的正面栅线按照导电通孔的个数等距分割成多个子图案,并设置穿过导电通孔的填孔栅线,以及两端连接到填孔栅线和边框栅线上的支栅线,从而使更多电荷载流子聚积在电池正面并通过导电通孔流向背面电极。通过背面正电极栅线的一端向外折弯,使得负电极栅线在互连方向上与背面正电极栅线位于一条直线上,从而实现了在进行电池片串焊时,可以使用单根直线焊带轻松实现从电池片的背面正电极焊接到背面负电极,或从电池片的背面负电极焊接到背面正电极,降低MWT电池组件封装成本,加速MWT电池的产业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导电栅线的实施例的图案;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导电栅线的子图案;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背面导电栅线的图案;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背面正电极栅线端部折弯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导电通孔,1-1.正面导电栅线,2.填孔栅线,3.支栅线,4.背面负电极栅线,5.背面正电极栅线,6.隔离槽,10.边框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0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