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上安装齿轮的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294.7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5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桥;史宏;邢莉萍;林科;刘光军;张永磊;张燕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贤喆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泵 动力 输入 安装 齿轮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齿轮泵齿轮的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配操作中有时需要再现场安装齿轮泵齿轮,这样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工人师傅在安装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端齿轮时十分费劲,需要一个人手动固定齿轮泵动力输入端轴,然后由另一个负责安装轴端的齿轮,拧紧螺母,才能完成安装。在这之前,也存在过一些的夹具设计,比方说通过左右固定端面来限制零件的绕中心轴转动的设计,通过固定一端齿轮的输出轴来防止齿轮副转动的装置。由于该种齿轮泵只有一个动力输入轴和第一第二油孔输出,齿轮泵本体内部的两齿轮没有输出轴露出齿轮泵本体,所以通过固定一端齿轮的输出轴来固定齿轮副的装置,没法满足固定齿轮泵内侧齿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上安装齿轮的工装,通过垫板和挡块的配合确保齿轮泵每次都能安放到固定的位置,解决了齿轮输出轴限制齿轮副转动的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上安装齿轮的工装,包括机架、一对侧垫板、底部垫板、挡块和定位销,所述一对侧垫板对称设置在机架两侧内壁上,所述底部垫板设置在机架底部,所述挡块安装在底部垫板前端的上表面;所述机架侧壁上与齿轮泵大油孔对应位置开设有销孔,所述定位销一端为头部穿过销孔与侧垫板,定位销另一端为手柄伸出在机架外,定位销接近手柄处的销杆上设置有方形限位槽,所述定位销卡片卡接在方形限位槽中通过螺栓与机架紧固相连。
所述定位销的头部表面包覆有一层缓冲材料。
所述的缓冲材料为尼龙。
所述的侧垫板和底部垫板都为尼龙垫板。
本实用新型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上安装齿轮的工装通过垫板和挡块的配合确保齿轮泵每次都能安放到固定的位置,这样定位销就能准确插入齿轮泵内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口部,抵住两齿轮的啮合处,防止两齿轮转动;另外通过缓冲材料避免定位销挤坏齿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现了固定齿轮泵内侧齿轮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上安装齿轮的工装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侧垫板、3底部垫板、4挡块、5定位销、6定位销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上安装齿轮的工装,包括机架1、一对侧垫板2、底部垫板3、挡块4和定位销5,所述一对侧垫板2对称设置在机架1两侧内壁上,所述底部垫板3设置在机架1底部,所述挡块4安装在底部垫板3前端的上表面;所述机架1侧壁上与齿轮泵大油孔对应位置开设有销孔,所述定位销5一端为头部穿过销孔与侧垫板2,定位销5另一端为手柄伸出在机架1外,定位销5的中心所在位置为齿轮泵大油孔的中心位置,定位销5接近手柄处的销杆上设置有方形限位槽,所述定位销卡片6卡接在方形限位槽中通过螺栓与机架1紧固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定位销5挤坏齿轮,定位销的材料需要比齿轮材料更具塑性,在本实施例中,在定位销5的头部表面包覆有一层缓冲材料,同时要避免在齿轮输入轴直接输入扭力的情况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装配。
所述的缓冲材料为尼龙。
所述的侧垫板2和底部垫板3都为尼龙垫板。
装配时,将齿轮泵安放到由机架和尼龙垫板组成的架子内部之后,在机架侧壁的销孔,插入定位销5,此时定位销5的头部两个正好插入到齿轮泵内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口部,抵住两齿轮的啮合处,防止两齿轮转动;当定位销5插入到两齿轮啮合口内时,扣上定位销卡片6,使定位销卡片6正好卡在定位销5上的方形限位槽处,由定位销卡片6勾住定位销5,防止定位销5往外退。经过这一系列步骤之后,在齿轮泵上端的动力输入轴上安装上齿轮,拧紧齿轮上端的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白三烯相关病理学的苯基烷基N-羟基脲
- 下一篇:高度可调的座位杆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