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线取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2150.3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展之;大叶友春;新井义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5K7/02 | 分类号: | H05K7/02;H05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取出 结构 | ||
1.一种电线取出结构,包括:外壳;与外壳内部的电路连接且由外皮包覆内部电线的剖面为圆形的电线;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使所述电线从外壳内部连通并向外部导出的电线贯通部,该电线取出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贯通部具有:
孔径大于所述电线的外径的电线用贯通孔;
第一圆筒凹状部,该第一圆筒凹状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电线的外径,并且小于电线外径和与该电线连通的O形密封圈的线材直径之和,相对于外壳的内侧以与所述电线用贯通孔同心的方式,底面与该电线用贯通孔连续,并具有大于该电线用贯通孔的内径;以及
第二圆筒凹状部,该第二圆筒凹状部以与所述电线用贯通孔同心的方式,底面与所述第一圆筒凹状部连续,内径大于该第一圆筒凹状部,并且在圆筒面具有槽部,
该电线取出结构具有:
电线密封部,该电线密封部由所述第一圆筒凹状部和与所述电线连通的平垫圈形成环状的O形密封圈槽,通过在所述O形密封圈槽压缩与所述电线连通的所述O形密封圈,从而将该电线与所述电线用贯通孔之间密封;
附舌状突起挡圈,该附舌状突起挡圈为板状,具有开口部、从该开口部的内侧的内径部向中心侧突出的内径侧突起、从外周的外径部向外周突出的舌状突起;
结合机构,该结合机构使所述附舌状突起挡圈的内径侧突起啮入所述电线的外皮;以及
电线固定部,该电线固定部包括轴向移动防止机构和旋转防止机构,该轴向移动防止机构构成为通过将与所述电线连通的由弹性板构成的CR形挡圈相对于所述第二圆筒凹状部使该CR形挡圈的弹性卡定爪部啮入,将所述附舌状突起挡圈夹入所述第二圆筒凹状部的底面,来防止与该附舌状突起挡圈结合的所述电线在拔出方向以及压入方向的移动的结构,该旋转防止机构构成为通过在所述第二圆筒凹状部的槽部嵌合安装所述附舌状突起挡圈的舌状突起来防止与所述附舌状突起挡圈结合的所述电线旋转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取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舌状突起挡圈构成为:所述内径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电线的外径,具有第一内径侧突起和两个第二内径侧突起,并且,内径侧突起的前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电线的外皮内径,小于该电线的外皮外径,其中,第一内径侧突起在所述开口部的对面侧从内径部突出,两个第二内径侧突起以该第一内径侧突起为中心左右对称地从内径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取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舌状突起挡圈构成为:从所述舌状突起的前端到该附舌状突起挡圈中心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圆筒凹状部内径的半径,并且不包括所述舌状突起的所述外径部的外径尺寸最大值与所述第二圆筒凹状部内径之差小于所述舌状突起的突出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取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是由所述外皮包覆内部电线和屏蔽线的多芯附屏蔽电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取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是由所述外皮包覆内部电线和屏蔽线的多芯附屏蔽电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21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线结合双氧水和四氯化碳制备PTFE超细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