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2205.0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2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崔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虎林 |
主分类号: | E04H6/04 | 分类号: | E04H6/04;E04H6/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四柱式 双层 立体 停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移动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销售和使用的立体停车装置均为固定设置结构,如常见的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架,其结构包括设置于四角的四根立柱,通过链条或钢丝绳吊挂在立柱所围空间内的平台,以及控制所述平台升降的同步提升装置等。这种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架中的四根立柱都是固定埋置在停车位的四角,而且,为了满足双层停车、取车的不同需要,平台设置都是上下两层,并且,在停车位的地面上还要向下挖出一个深坑,以容纳下层平台和平台上的汽车,使第二辆车开向上层平台或从上层平台上开出。由此使得结构部件增多,成本增加,安装工程量大。因此,现有固定式的双层立体停车装置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下层有车时上层停车和取车有所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装置,以解决下层有车时上层停车和取车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移动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装置,包括由立柱、平台和同步提升装置组成的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架,所改进之处是在所述立柱的上端接有矩形定位框架,在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有脚轮。
所述脚轮包括至少两个装于同侧或同端的万向轮。
在所述脚轮上装有电机驱动装置和制动机构。
在所述电机驱动装置的电源电路上接有遥控开关或按钮开关。
在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位置探测器或接近开关。
在所述立柱的中部外围接有定位连杆。
在所述立柱上包有柔性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通过矩形定位框架的安装,将四柱式双层立体停车架中的四根立柱连为一个整体;同时通过脚轮的设置,使整个双层立体停车装置成为一个可移动的工作机构。这样就可在地面停车位有车时,先将立体停车装置移出到合适位置后再进行上层车辆的驻车或开车,然后再使立体停车装置回到原位,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下层有车时上层停车和取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没有场地安装问题,还省去了下层平台及其连动的升降机构的设置,结构得以简化,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显著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框架,2、立柱,3、定位轮,4、电机驱动装置,5、平台,6、横梁,7、卡角,8、万向轮,9、同步提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四角的四根立柱2,在立柱2的上端接有矩形定位框架1,将四根立柱2连为一个整体。为提高牢固性,还可在立柱2的中部外围连接定位连杆。在其中一个立柱2的上端固定有控制平台升降的同步提升装置9。在四根立柱2所围的空间内设置一个平台5,在平台5的两侧固接有横梁6,在每个横梁6的两端均接有卡角7,同步提升装置9通过穿接在立柱2中的链条或钢丝绳与卡角7的内侧端相接,以控制平台5的水平升降。平台5的设置位置应在卡角7到达下限时使平台与地面基本平齐。由此实现停车位上的地面与平台的双层停车。
在四根立柱2的下端均设置有脚轮,从而构成可移动的立体停车装置。立柱下端的脚轮,可以是四个万向轮,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两个万向轮8和两个定位轮3的组合,其中的两个万向轮8应安装于立体停车装置的同侧或同端,以使立体停车装置可从一端或一侧推进或拉出,方便使用。
在脚轮上可加装电机驱动装置4和制动机构。电机驱动装置4可以是安装在脚轮上的轮式电机,也可以是设置在脚轮之外的独立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脚轮旋转。在电机驱动装置4的电源电路上可以安装遥控开关,以实现立体停车装置移位动作的遥控控制;也可使用设置在立柱上的按钮开关,进行启停操作,控制移位。脚轮上的制动机构可以是通过踏板操控的涨闸机构或是其他常规的摩擦片等制动机构。
在四个立柱2上可以安装位置探测器或接近开关,以在移位过程中有某个立柱过于靠近地面车辆时可及时刹车制动,防止立柱与地面车辆的擦碰。在立柱2上也可包附柔性保护套,以避免碰坏地面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虎林,未经崔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2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