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3720.0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4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姚智衡;胡绪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新高湖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34 | 分类号: | B63B35/3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姜荣华 |
地址: | 4431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码头 两栖 趸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栖式跳趸船,特别涉及解决滚装码头临时性与岸上搭接采用跳趸船。
背景技术
随着内河滚装市场的快速发展,船舶逐年增多,运量越来越大,内河航道由于枯、洪水落差较大,滚装码头船岸连接采用修建固定码头耗资巨大,采用临时桥架又由于水位落差和时间的不确定性而且工程量大和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需要发明一种简单适用,投资相对较小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适用,安全可靠而且操作方便的两栖式跳趸船,解决滚装码头因船舶靠岸因水位落差大而且时间不稳定形成的船岸靠泊因船吃水深而坡缓不能抵岸,临时桥架与船岸连接的不稳定性及安全性差,固定码头投资巨大等诸多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包括型船体、阶梯型船底;型船体设有载车甲板、楔形舷侧,型船体的尾部为方尾,型船体首部为尖首;所述尾部设有压载舱。
还可以,尾部设有多个压载舱。
还可以,阶梯型船底由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依次连接而成,第一斜面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的斜率,第三斜面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斜率,第四斜面的斜率大于第二斜面斜率,第五斜面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的斜率。
还可以,第一斜面、第三斜面、第五斜面相互平行。
还可以,第一斜面、第三斜面、第五斜面斜率为1:10。
还可以,型船体长29.5米、型宽5.38米、型深3.0米。
还可以,型船体1长15.0~40.0米、型宽4.0~9.0米、型深1.5~4.0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在尾部压载舱内注入一定量的压舱水使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的载车甲板正浮于水面,利用外力拖带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至在水位落差很大的码头水域或有斜面的岸边,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的阶梯型船底可以很方便的靠上码头或岸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一本实用新型顶视图。
图二本实用新型横剖面视图。
图三本实用新型尾部断面视图。
图四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横断面视图。
图中:型船体1、阶梯型船底2、载车甲板3、楔形舷侧4、尾部5、首部6、压载舱7、第一斜面8、第二斜面9、第三斜面10、第四斜面11、第五斜面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趸船船体包括型船体1、阶梯型船底2;型船体1设有载车甲板3、楔形舷侧4,型船体1的尾部5为方尾,型船体1首部6为尖首;尾部5设有压载舱7;阶梯型船底2由第一斜面8、第二斜面9、第三斜面10、第四斜面11、第五斜面12依次连接而成,第一斜面8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9的斜率,第三斜面10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9斜率,第四斜面11的斜率大于第二斜面9斜率,第五斜面12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9的斜率,第一斜面8、第三斜面10、第五斜面12相互平行,型船体1长29.5米、型宽5.38米、型深3米。
如图1、图3、图4所示,一种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趸船船体包括型船体1、阶梯型船底2;型船体1设有载车甲板3、楔形舷侧4,型船体1的尾部5为方尾,型船体1首部6为尖首;尾部5设有多个压载舱7;阶梯型船底2由第一斜面8、第二斜面9、第三斜面10、第四斜面11、第五斜面12依次连接而成,第一斜面8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9的斜率,第三斜面10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9斜率,第四斜面11的斜率大于第二斜面9斜率,第五斜面12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9的斜率,第一斜面8、第三斜面10、第五斜面12相互平行,型船体长15.0~40.0米、型宽4.0~9.0米、型深1.5~4.0米。
工作原理:工作时,向压载舱7内注水,使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的载车甲板3正浮于水面,利用外力拖带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至在水位落差很大的码头水域或有斜面的岸边,让阶梯型船底2的第五斜面12、第四斜面11与码头或斜面岸边相靠,当水位落差很大的码头水域或有斜面的岸边过大的时,第三斜面10也可以与码头或斜坡面相靠,可以实现滚装码头两栖式跳趸船与岸边的连接。
阶梯型船底2从第一斜面8、第二斜面9、第三斜面10、第四斜面11、第五斜面12,跳趸的型深由厚减薄,不仅有利跳趸与码头或斜面岸边相连,也有于利跳趸船体结构的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新高湖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宜昌新高湖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3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