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弱电引线及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3795.9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0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啸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6/06 | 分类号: | H01F6/06;G01R33/38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1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磁共振 超导 磁体 引线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弱电引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弱电引线。
【背景技术】
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中的超导磁体是浸泡在温度为-269℃的液氦制冷剂中运行的,保证其成功励磁并稳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并保持稳定的低温超导环境。但由于液氦的气化潜热相当小,即由其维持的低温环境很容易受到漏进来的热量所破坏,一旦低温超导环境受到破坏就会加剧液氦的蒸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磁体的失超,而失超的发生将会造成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磁共振设备磁体的运行过程中,弱电引线是漏热的主要来源之一,引线漏热主要是沿着电流引线从常温环境向低温环境的漏热和引线自身的焦耳热两部分组成。在现有技术中,磁体内的引线设计多采用二元引线的方法,即在磁体底部各测试端(低温端),采用热导率较大的铜线,而在磁体上部外真空层出线端(高温端)采用热导率较小的康铜线。这种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室温沿着导线传向磁体的漏热,但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当沿着这种二元引线给磁体中各测试端、加热器等供以电流的时候,由于康铜线较大的电阻率带来的自身焦耳热会通过热导率较大的铜引线传递到致冷剂中造成漏热。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二元组合方式为采用热导率略高于康铜线的黄铜线代替前述二元组合的康铜线,这种方式虽然可相对减少引线自身焦耳热的漏热,但却使得热传导漏热有所增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弱电引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弱电引线,以减少热传导方面以及线缆自身焦耳热方面的漏热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弱电引线,包括铜引线,第一黄铜引线,第二黄铜引线,以及康铜引线,为三元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康铜引线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黄铜引线和第二黄铜引线,所述第二黄铜引线连接铜引线。
可选的,所述康铜引线为弯曲绞合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黄铜引线和第二黄铜引线的长度相等,所述康铜引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第二黄铜引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黄铜引线和第二黄铜引线的直径为φ1,所述康铜引线的直径为φ2,所述铜引线的直径为φ3,其中,φ1<φ2<φ3。
可选的,第一黄铜引线、康铜引线、第二黄铜引线、铜引线的直径分别为30awg、26awg、30awg、24awg。
可选的,所述引线之间采用含铅焊锡焊接。
一种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弱电引线,包括铜引线,第一黄铜引线,第二黄铜引线以及康铜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黄铜引线、康铜引线、第二黄铜引线以及铜引线依次布置且首尾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铜引线、第一黄铜引线、第二黄铜引线以及康铜引线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黄铜引线和第二黄铜引线的直径为φ1,所述康铜引线的直径为φ2,所述铜引线的直径为φ3,其中,φ1<φ2<φ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弱电引线组件,包括由若干根上述弱电引线组成的线束以及包裹于线束外部的绝缘保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黄铜引线中间加入一根康铜引线的方式,即可使得外部进入的热量在经过康铜线时大大减小,使得热传导的漏热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而在康铜引线和铜引线之间的黄铜线又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康铜引线产生较大的焦耳热所带来的漏热问题,使得此种漏热方式也得到较好的改善。此外,将康铜引线设置为弯曲绞合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相互之间电感的影响,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弱电引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种弱电引线对比示意图;
图3为传导热量比曲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弱电引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弱电引线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显然,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根据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3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