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舰船用隔声阻气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4365.9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平;杨福明;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海联舰船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20 | 分类号: | E06B5/20;E06B7/16;E06B3/72;B63B19/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锡市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船 声阻 气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舰船上的舱门,具体说是具有隔声阻气效果的舱门,尤其适用于安装在军辅舰船、民用及海工船舶的机舱围壁和控制室等位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船舶领域内,军辅舰船、民用及海工船舶的机舱和控制室主要用于设置舰船的动力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和废气,因此,需要在这类机舱围壁和控制室的出口处设置具有隔声阻气功能的舱门,其作用是隔绝机舱和控制室内设备运行时对舰船内部其它空间的噪音和空气污染。
传统的用于机舱和控制室的隔声阻气门都是由中空的门板和门框组成,门板和门框大都由钢制材料制成,且它们的内部填充有吸声材料,门板四周与门框间还设置有一道密封条,密封条可以固定在门框上,也可以固定在门板上。这种隔声阻气门可以通过其内部填充的吸声材料达到降噪的效果,并通过密封条与门板或门框板材间的面面接触来实现密封阻气的效果。但是,由于该隔声阻气门仅仅采用一道密封条与板材进行面面接触密封,当机舱或控制室内的压力过大或密封条老化时,室内的气体仍然会从密封条和板材间穿过,这样就影响了隔声阻气门的密封性能,同时使得门板四周的隔声效果较差,而且气体穿过时对密封条会产生摩擦力,容易造成密封条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舰船用隔声阻气门,这种隔声阻气门,具有较高的密封和隔声性能,而且其密封条不易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隔声阻气门包括门板和门框,门板和门框的一组对应边铰接在一起,除铰接边以外的门板和门框间有锁紧机构。所述门板和门框均为中空状,其内部填充有隔声材料。其特点是所述门框外侧面的内边沿有沿周向且呈水平布置的凸筋,且在该凸筋对应位置的门板上固定有密封条,或者门板内侧面的边沿有沿周向且呈水平布置的凸筋,且在该凸筋对应位置的门框上固定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门框外侧面的内边沿和门板内侧面的边沿均有沿周向且呈水平布置的凸筋,且在门框的凸筋对应位置的门板上和在门板的凸筋对应位置的门框上均固定有密封条。这个方案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道线面接触密封,其密封性能是第一方案的两倍。所述门框上凸筋的凸出长度大于门框上密封条的水平厚度,且门板上凸筋的凸出长度大于门板上密封条的水平厚度,这能够使得门板在关闭状态下,通过密封条的韧性,使凸筋能够完全插入在密封条内,即使得凸筋两侧与密封条间相互作用力的夹角尽可能增大,从而增加密封条在凸筋两侧的紧密性,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凸筋与密封条间的线面接触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门板内侧面板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一层隔声阻尼涂料,即在原有门板内充填隔声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隔声涂料,从而增加了门板的隔声性能。
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门板和门框内填充的隔声材料为高密度的岩棉,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隔声效果。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隔声阻气门的门框外侧面的内边沿有沿周向且呈水平布置的凸筋,且在该凸筋对应位置的门板上固定有密封条,或者门板内侧面的边沿有沿周向且呈水平布置的凸筋,且在该凸筋对应位置的门框上固定有密封条,即当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门板的内侧面与门框的外侧面间是通过凸筋挤压在密封条上来实现密封,即线面接触密封。此时,凸筋两侧与密封条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呈一定夹角(最优状态为180°),气体想要从线面接触点上穿过,必须拐弯,根据力学原理,在气体压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拐弯流动会削弱其压力,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板材与密封条间的面面接触(即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始终相同)而言,线面接触的密封方式能够削弱其密封点外侧承受的气压,从而增强密封性能,同时也可提高门板四周的隔声效果。另外,气体拐弯时被削弱的压力几乎完全被密封条的压缩所承受,这就大大降低了气体作用于密封条的摩擦力,使得密封条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隔声阻气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海联舰船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海联舰船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43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