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脐袋药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069.0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海;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东海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囊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科脐疗法的具体施治点,治疗肠胃病的所在,尤其涉及一种放置在肚脐中的脐袋药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肚脐,穴名神阙,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奇经八脉中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
从传统医学理论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脐部表皮角质层薄弱,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各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放此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这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现代药动力学证明,脐部比其它透皮给药部位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可做为透皮给药以及缓释长效的理想给药部位,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
但是有些药物有很强烈的刺激性,其挥发物或者药物本身对肚脐的表皮有损害,直接放置在肚脐中,会引起皮肤的过敏或溃烂等。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药饼直接放置在药囊里,通过小孔散发,而药物本身不直接接触皮肤过敏或溃烂的脐袋药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脐袋药囊,由无纺布层(1)和脐袋(7)构成的,在无纺布层(1)中间开有一个大圆孔,其间设有一脐袋(7),在无纺布层(1)上涂有胶层(2),在胶层(2)外覆盖一层防护膜(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脐袋(7)由药囊(4)和压盖(6)组成的,其中所述的药囊(4)呈小半圆弧状,其上设有一小孔(5);其中所述的压盖(6)通过连接扣(8)与药囊(4)相连接。
所述的药囊(4)、压盖(6)和连接扣(8)为医用塑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透入肌肤快,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具有绿色自然、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等诸多优点。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无纺布层 2、胶层 3、防护膜 4、药囊
5、小孔 6、压盖 7、脐袋 8、连接扣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是: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脐袋药囊,由无纺布层1和脐袋7构成的,在无纺布层1中间开有一个大圆孔,其间设有一脐袋7,在无纺布层1上涂有胶层2,在胶层2外覆盖一层防护膜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脐袋7由药囊4和压盖6组成的,其中所述的药囊4呈小半圆弧状,其上设有一小孔5;其中所述的压盖6通过连接扣8与药囊4相连接。
所述的药囊4、压盖6和连接扣8为医用塑料材质。
其中丙稀酸和丙稀酸脂共聚物为胶层2的材料,均匀涂于无纺布层1上制成的胶布。
具体操作如下:
1、将治疗肠胃病的药丸,用手捏成饼状,中间向里凹;
2、打开脐袋7上的压盖6,将药饼放置在药囊4里,并压实,盖上压盖6;
3、药囊4的底端对准肚脐眼,揭开胶层2上的防护膜3,贴在肚脐眼的四周;
4、人体自身的温度,使得药囊4里的药饼受热挥发,通过小孔5渗入;
5、治疗完毕,揭开胶层2,将脐袋药囊拿出即可。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凡是本专利保护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结构,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东海,未经魏东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腕力锻炼器
- 下一篇:骨盆后环经骶骨微创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