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250.1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童锐;周进;杨大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极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电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以将能量转换的光电元件,其基本构造是运用P型与N型半导体接合而成的。半导体最基本的材料是“硅”,它是不导电的,但如果在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的杂质,就可以做成P型与N型半导体,再利用P型半导体有个空穴(P型半导体少了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可视为多了一个正电荷),与N型半导体多了一个自由电子的电位差来产生电流,所以当太阳光照射时,光能将硅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出来,而产生电子和空穴的对流,这些电子和空穴均会受到内建电位的影响,分别被N型及P型半导体吸引,而聚集在端部。此时外部如果用电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这就是太阳电池发电的原理。简单的说,太阳光电的发电原理,是利用太阳电池吸收0.4μm~1.1μm波长(针对硅晶)的太阳光,将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输出的一种发电方式。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航天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通信、家用电器以及公用设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环境。
目前的太阳能电池(两主栅电池/三主栅电池)工艺中,背电极和背电场的设计,除了直通式设计,还有分段式设计,如图1所示。在分段式背电极和背电场的设计中,分段的位置主要是根据与测试探针接触位置而定的。随着太阳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线宽也将逐渐变小,而由于接触位置电极细长,容易导致探针压偏,电极与探针未充分接触,进而影响电性测试结果。
因此,提供一种能减少了电极与探针接触不良的产生,使测试可靠性增加、产品电性参数更加准确可靠的电极结构实属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接触位置电极细长,容易导致探针压偏,电极与探针未充分接触,进而影响电性测试结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所述正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两根主栅线及多根副栅线,所述主栅线分成不连续的多个单元段,多个单元段藉由至少一根细栅线连接,且各该单元段至少包括两个电性连接的接触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的一个优选方案,各该主栅线相互平行,各该副栅线相互平行,各该主栅线与各该副栅线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为2~3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的一个优选方案,各该主栅线分成6~10个单元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的一个优选方案,各该单元段藉由2根细栅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的一个优选方案,各该单元段由两个接触电极组成,且所述接触电极为菱形电极或圆形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接触电极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栅线的宽度。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所述正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两根主栅线及多根副栅线,各该主栅线相互平行,各该副栅线相互平行,各该主栅线与各该副栅线相互垂直,其中,所述主栅线分成不连续的多个单元段,多个单元段藉由至少一根细栅线连接,且各该单元段至少包括两个电性连接的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测试时所用测试探针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将正电极接触部分的形状改为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测试时所用测试探针的宽度的菱形或圆形接触电极,增加接触部分面积,能减少了电极与探针接触不良的产生,使测试可靠性增加、产品电性参数更加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分段式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菱形电极的分段式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主栅线
101 单元段
1011 接触电极
20 副栅线
30 细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极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太极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