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295.9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宥腾;钟魁原;林士源;郑梃曜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3;F16M11/38;H04R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孙怡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将喇叭设于支撑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板计算机及智能型手机已成为了现今便携式电子产品发展的主流,其因具有轻薄、触控操作以及便于携带等优点,因而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笔记本型计算机。然而,在实际使用上,由于平板计算机需用手持握才能保持其显示面直立或倾斜而利于使用者视线观看,因此较诸于过去可平放在桌面或膝上但仍可保持显示面直立或斜立的笔记本型计算机而言,平板计算机的使用并不符合使用者的观看习惯及人体工学,因此为使平板计算机可立于桌面或膝上使用,便研发出许多用以支撑平板计算机的支撑装置,如支撑座、支撑杆或支撑套等等。
另外,现有的平板计算机为使其正面的显示面部分保持美观,均不会将喇叭的出音口设置于平板计算机的正面,而是会将之设于平板计算机的侧面或背面。惟将出音口设于平板计算机的背面时,会使在正面观看显示面的使用者所感受到的声音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如何能让使用者在观看立于桌面的平板计算机时(例如:正通过平板计算机欣赏影片),依然可以听到较佳的喇叭声响,是有待克服及改进的。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喇叭支撑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多个支撑架以及多个喇叭本体;该本体包括一后盖,该后盖具有至少一容置槽;该多个支撑架的内部各具有一容纳空间,且该多个支撑架各包括多个出音孔,该多个支撑架与该后盖连接,且可相对该后盖旋转,以形成一收合状态及一展开状态;其中,在该收合状态时,该多个支撑架容置于该至少一容置槽中,且该多个出音孔朝向该至少一容置槽外的方向;以及在该展开状态时,该多个支撑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该至少一容置槽外,以使该本体可以各该支撑架的一侧抵触一平面,而直立或斜立地置于该平面上;该多个喇叭本体分别设于各该支撑架的该容纳空间中,用以振动产生声音,其中该容纳空间的容积大于各该喇叭本体的体积,以使声音在该容纳空间中产生共鸣。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数量为一对,且当支撑架在展开状态时,各支撑架的多个出音孔相互背对而分别朝向本体对应的两侧方向。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喇叭本体的数量为一对,各喇叭本体分别设于各支撑架的容纳空间中,且当支撑架在展开状态时,两喇叭本体相隔的距离大于本体的宽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容置槽中设有多个轴孔;各支撑架包括有至少一轴杆,各至少一轴杆用以分别穿设至各轴孔,且各至少一轴杆具有一穿孔。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具有出音孔的表面在支撑架处于收合状态时,与后盖的外表面实质上齐平。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容置槽的数量为两个,用以分别容置各支撑架,且各容置槽的容积与各支撑架的体积实质上相等。
本实用新型使得使用者在将便携式电子装置置于平面上使用时,可享有较佳的声音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架在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架在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便携式电子装置 1 支撑架 20
前盖 11 上表面 22
外表面 121 轴杆 24
轴孔 123 喇叭本体 30
容纳空间 21 收合状态 S1
出音孔 23 展开状态 S2
穿孔 241 距离 D
本体 10 宽度 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