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大型特厚板坯的钢锭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850.8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4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伟;傅排先;栾义坤;刘连;夏立军;李殿中;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D7/06 | 分类号: | B22D7/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江晖 |
地址: | 110016***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大型 厚板 钢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锭模,更具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特厚板坯的钢锭模。
背景技术
宽厚板轧机代表着一个国家钢铁发展水平,美国在上世纪40年代就拥有宽厚板轧机,日本的宽厚板轧机最大开口度达到1500mm,可以轧制500mm以上的厚板。我国在近些年也开始建设宽厚板轧钢生产线,尤其是到了21世纪,我国投产了多条5000mm/5500mm宽厚板轧钢生产线,包括宝钢、鞍钢、舞阳钢厂等企业都建设了宽厚板轧钢生产线。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宽厚板的用量与日俱增,远洋平台、管线用钢、舰船用钢等都需要大量宽厚板,并且所需要的宽厚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保证宽厚板质量,单凭轧机轧制很难完成,必须提高轧制宽厚板所用的宽厚板坯质量,宽厚板坯质量是宽厚板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提高宽厚板坯质量,国内开发一些新技术,进行宽厚板坯制造。首先是采用电渣重熔方式制造宽厚板坯,事实证明,宽厚板坯质量得到了提高,但生产效率较低,一块60吨重的宽厚板坯需要30多小时才能完成。另外,有的企业采用水冷模铸方法生产,由于存在裂纹等问题,效果也不理想。有的企业用模铸大型圆钢锭通过水压机开坯来制造宽厚板坯,水压机开坯费用每吨3000元左右,成本高,且很难实现大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能够适用厚度为300-1500mm并且重量为20~100吨的厚板坯的制备的钢锭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特厚板坯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的上端与冒口相连,所述钢锭模的下端与浇道相连,所 述钢锭模包括:
顶端,所述顶端邻近冒口;
底端,所述底端与所述顶端相对,并且邻近浇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锭模的外部轮廓形成为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的正锥度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还包括一对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宽侧壁,所述宽侧壁在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纵向延伸,所述宽侧壁的外壁为大致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还包括一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窄侧壁,所述窄侧壁在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纵向延伸,所述窄侧壁的外壁为大致的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椭圆形的弧高大于150mm。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椭圆形的弧高在150-500mm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窄侧壁的外壁为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的长宽比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B=(W1+W2)/(D1+D2)
其中B表示钢锭模的长宽比;
W1表示在所述顶端处的所述一对窄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W2表示在所述底端处的所述一对窄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D1表示在所述顶端处的所述一对宽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D2表示在所述底端处的所述一对宽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的长宽比在2.5-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W1在1450mm-3400mm范围内,W2在1500mm-3500mm范围内,H在1900mm-3500mm范围内,D1在300mm-1400mm范围内,D2在350mm-1500m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的高宽比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T=2H/(D1+D2)
其中T表示钢锭模的高宽比;
H表示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的距离;
D1表示在所述顶端处的所述一对宽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D2表示在所述底端处的所述一对宽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的高宽比大于2。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的高宽比在2-6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相近的两个宽侧壁与窄侧壁之间的倒角半径大于50mm。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钢锭模的锥度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t=(D2-D1)/2H
其t表示钢锭模的锥度;
D1表示在所述顶端处的所述一对宽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D2表示在所述底端处的所述一对宽侧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H表示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的距离。
当t大于0时,则称为正锥度;当t小于0时,则称为倒锥度;当t等于0时,则称为无锥度。
本实用新型的钢锭模,所述锥度大于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8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