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模组隧道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878.1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任胜华;刘桂成;施洪生;刘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7/12;F21W131/101;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26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模组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LED模组隧道灯。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可见光;它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光色纯、高亮度、低热量和环保低碳的优点,是国际上公认的21世纪新型绿色光源。传统的LED主要应用在交通讯号显示领域、汽车工业、建筑物航空障碍灯、机场的导航灯,如今在建筑物室内外、城市美化、景观照明中应该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现有的LED模组隧道灯通常都由点光源构成,在整块铝基板上焊接许多颗LED灯珠,每颗LED灯珠上单独贴装LED透镜,隧道灯外壳再安装钢化玻璃及防水硅胶,整灯光效比较低,LED灯珠或LED透镜如发生单独损坏,修理更换时间长,维修更换过程较复杂,或甚至发生不能进行修理的情况,从而导致LED照明产品寿命达不到行业指标30000小时以上。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便于维修更换的LED模组隧道灯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便于维修更换的LED模组隧道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LED模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铝框内固定有LED模组,所述的LED模组包括金属散热器、防水硅胶条、铝基板、一体化透镜和金属防水接头,铝基板的表面焊有LED灯珠,铝基板的背面固定在金属散热器上,铝基板外套设有防水硅胶条,一体化透镜固定在金属散热器上,一体化透镜覆盖在铝基板上,金属散热器的一侧设有金属防水接头;铝框的一端与灯头压铸件连接,灯头压铸件的顶部固定有灯头塑料件;铝框的另一端与灯尾压铸件连接,灯尾压铸件的顶部固定有灯尾塑料件;电源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铝框前表面的中部,电源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铝框后表面的中部,电源固定支架的顶部设有LED防水电源;左金属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铝框前表面的左侧,左金属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铝框后表面的左侧,右金属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铝框前表面的右侧,右金属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铝框后表面的右侧,金属支架的一端与左金属固定支架固定,金属支架的另一端与右金属固定支架固定。
所述的LED模组数量为2-6个。
所述的铝框与所述的LED模组之间采用不锈钢螺丝固定。
所述的铝基板与所述的金属散热器之间采用铝基板螺丝固定,所述的一体化透镜与所述的金属散热器之间采用一体化透镜螺丝固定。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多个LED模组组合而成,使LED灯珠或一体化透镜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只需将损坏部件更换或维修即可,简化了更换或维修过程,缩短了更换或维修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ED模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1为金属支架;2为LED防水电源;3为左金属固定支架;4为灯头塑料件;5为灯头压铸件;6为右金属固定支架;7为LED模组;8为铝框;9为电源固定支架;10为不锈钢螺丝;11为灯尾压铸件;12为灯尾塑料件;71为金属散热器;72为防水硅胶条;73为铝基板;74为铝基板螺丝;75为一体化透镜;76为一体化透镜螺丝;77为金属防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如下:铝框8内固定有LED模组7,铝框8与LED模组7之间采用不锈钢螺丝10固定,LED模组7数量为2-6个,LED模组7包括金属散热器71、防水硅胶条72、铝基板73、一体化透镜75和金属防水接头77,铝基板73的表面焊有LED灯珠,铝基板73的背面固定在金属散热器71上,铝基板73与金属散热器71之间采用铝基板螺丝74固定;铝基板73外套设有防水硅胶条72,一体化透镜75固定在金属散热器71上,一体化透镜75与金属散热器71之间采用一体化透镜螺丝76固定。一体化透镜75覆盖在铝基板73上,金属散热器71的一侧设有金属防水接头7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8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表按键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动作识别的消防演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