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隆鼻用的鼻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972.7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立财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建华专利事务所 23119 | 代理人: | 赵建华 |
地址: | 163311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隆鼻 鼻假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面部整形用的假体,具体是一种隆鼻术用的鼻假体。
背景技术
面部整形中的隆鼻术为目前广为流行的常见美容外科手术,传统的隆鼻术使用的鼻假体多为鼻背、鼻尖、鼻柱为一体的“L”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202684648的实用新型专利。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发现,鼻假体植入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时有鼻尖部组织变薄、甚至假体外露的问题出现。经反复观察并在寻找发生这类问题原因的过程中发现,假体中的鼻背、鼻尖、鼻柱为一个整体,因此鼻假体植入后,当鼻部受力时,实际是鼻假体的上下端受力,由于鼻假体中的鼻背、鼻尖、鼻柱是一个整体,鼻部受力时鼻假体在皮下是整体移动。而生理状态下的鼻尖、鼻柱与鼻背之间呈分体状,仅有软组织和韧带相连,鼻尖、鼻柱发生移动时其鼻背可以不随着整体移动或产生移动的幅度可以不向鼻尖、鼻柱移动的那么大,也就是说植入的鼻假体在受力后发生移动时,存在着与生理状态的鼻部不协调的问题,因此鼻部每移动一次鼻尖部组织与鼻假体就有一次摩擦,多次频繁受力、摩擦,导致鼻尖部逐渐变薄,最终假体外露,而鼻背却尚无大碍;由此分析认为,鼻假体的设计与人体的生理结构存有差异是发生此类问题的重要原因,改变鼻假体的设计是克服隆鼻整形的术中或术后出现鼻尖部组织变薄,导致假体外露的首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隆鼻用的鼻假体,通过改变鼻假体的结构设计,降低隆鼻整形时,植入假体后鼻尖部组织变薄、假体外露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这种隆鼻用的鼻假体包括鼻背、鼻尖、鼻柱,鼻假体中的鼻背与鼻尖分开,鼻尖与鼻柱为一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鼻尖与鼻背分开、鼻尖与鼻柱为一体的设计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手术时分别植入,术中鼻背假体选用灵活,术后鼻形立体感强,形态自然完美;而且,大大的降低了术中或术后鼻尖部组织变薄、假体外露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鼻背,2鼻尖,3鼻柱,4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为图1向右倾斜近45°的立体效果示意图。结合图1、图2所示,包括鼻背1、鼻尖2、鼻柱3,其中鼻尖2与鼻柱3设计为一体,将鼻尖2与鼻背1分开。术时,鼻背1与鼻尖2、鼻柱3分别植入,不用做开放切口,用鼻孔内缘小切口就可以顺利植入。鼻背1的形状选用较为灵活,可选用直形,也可选用柳叶形,根据术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为使植入的鼻尖2与鼻柱3更为稳固,较好的与人体融为一体,在鼻尖部的外侧开有固定槽4。植入后的鼻假体更接近人体的生理结构,当鼻部受到外力时,皮下的假体不是整体移动,而是同生理结构状态的鼻部一起移动,克服了鼻背1、鼻尖2、鼻柱3为一体的设计结构植入后存在着鼻部受力时鼻假体在皮下整体移动与生理结构的鼻部移动不协调的问题。根据临床80例术者的术后跟踪观察,未发现有鼻尖部组织变薄及假体外露的现象出现,而且术后鼻尖2、鼻柱3向前向下挺起,鼻孔呈竖立卵圆形,立体感强,形态自然,大大的降低了隆鼻术中鼻尖部组织变薄、假体外露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立财,未经陈立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