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极片检测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7174.8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4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夏燎原;谭彬;叶国富;邓凌峰;袁志庆;何新快;刘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元素密码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G01R1/067 | 分类号: | G01R1/067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检测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极片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极片检测探针。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锂电池是由复数个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及电解液组成,其中,极片一般采用金属箔为基材,在基材上涂设一涂层,然后通过切片机冲切制成。电池极片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压实密度对电池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合适的正极压实密度可以增大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小内阻,减小极化损失,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利用率。在压实密度过大或过小时,不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嵌出。压实密度也被看做材料能量密度的参考指标之一,因此找出最佳压实密度对锂电池设计很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检测探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锂电池极片检测探针,包括绝缘本体、探针座、探头,其中,探针座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探头安装在绝缘本体底部;其绝缘本体为中空结构,绝缘本体内部底端安装有光纤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探头为倒锥形结构且具有一端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探头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避免在检测锂电池极片的同时导电,影响探针检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开始检测锂电池极片前,首先将极片放置在检测台上,然后将探针的探头接触到锂电池极片,光纤传感器开始采集锂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并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的锂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数据进行处理找出最佳压实密度,为延长锂电池极片的循环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纤传感器检测采集锂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并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的锂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数据进行处理找出最佳压实密度,为延长锂电池极片的循环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利用率提供参考数据。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锂电池极片检测探针,包括绝缘本体1、探针座2、探头3,其中,探针座2固定于绝缘本体1中部,探头3安装在绝缘本体1底部;其绝缘本体1为中空结构,绝缘本体1内部底端安装有光纤传感器4。
在本实施例中,探头3为倒锥形结构且具有一端点。
在本实施例中,探头3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避免在检测锂电池极片的同时导电,影响探针检测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开始检测锂电池极片前,首先将极片放置在检测台上,然后将探针的探头3接触到锂电池极片,光纤传感器4开始采集锂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并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的锂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数据进行处理找出最佳压实密度,为延长锂电池极片的循环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利用率提供参考数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元素密码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合伙),未经湖南元素密码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71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