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7662.9 | 申请日: | 2013-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9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中;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奥凌通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27/20;G01R19/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雷 设备 智能 监测 系统 | ||
1.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终端(121)、监测对象(123)、传感器(122)和监控中心(124),监测对象(123)直接或通过传感器(122)与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终端(121)连接,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终端(121)与监控中心(124)进行双向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中心(124) 由计算机、通讯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组成;计算机与通讯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进行通讯,通讯服务器与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终端(121)进行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对象(123)为电源避雷器、信号避雷器、雷击计数器、温度测量仪、湿度测量仪、接地地网;所述传感器(122)为阻性电流传感器、泄漏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雷击计数传感器、接地电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一个监控中心(124)与一个或多个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终端(121)双向通讯;所述双向通信为无线通讯、有线通讯、Internet网络通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终端(121)主要包含信号采集单元(101)、微处理器单元(104)、传输单元(105)、电源单元(103);微处理器单元(104)通过传输单元(105)接收测试指令,并按指令控制信号采集单元(101)输出测试电源,同时通过信号采集单元(101)接收并处理来自被监测对象(123)或传感器(122)的信号,通过传输单元(105)从该终端输出;电源单元(103)为采集单元(101)、微处理器单元(104)、传输单元(105)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传感器接口(J2)、接地电阻测试模块(111)、保护电路(L1,L2,L3,L4);传感器接口(J2)接收来自被监测对象的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保护电路(L1,L2,L3,L4)输送到微处理器单元(104);接地电阻测试模块(111)在微处理器单元(104)的控制下将测试电源输出;接地电阻测试模块(111)由接地电阻测试电源(102)、继电器驱动电路(U6)、继电器(JZ1,JZ2,JZ3,JZ4)组成,接地电阻测试电源(102)在微处理器单元(104)的控制下产生测试电源, 继电器驱动电路(U6)接受微处理器单元(104)的控制而驱动继电器(JZ1,JZ2,JZ3,JZ4)将测试电源输出;微处理器单元(104)开启12V测试电源,通过接地电阻测试电源变压器(B1)转换成43V交流电压,依次控制接地电阻测试端口切换使用的继电器(JZ1,JZ2,JZ3,JZ4),把43V交流电压输送到外部测试点,返回的数据通过传感器接口(J2)传输给微处理器单元(10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单元(104)包括微处理器(CPU)和看门狗电路(U2);微处理器(CPU)经传输单元(105)接收监测指令并控制接地电阻测试模块(111)输出测试电源;微处理器(CPU)接收通过传感器接口(J2)传入的信号和/或板载温度传感器(Q1)、湿度传感器(Q2)传入的信号;数据在微处理器(CPU)计算、校正,编码处理后发送给传输单元(10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RS232 电平转换电路(U3),无线通讯模块(U1)和/或有线通讯接口(J1);微处理器单元(104)输出的RS232TTL电平经过RS232 电平转换电路(U3)转换成 RS232 电平送到无线通讯模块(U1)和/或有线通讯接口(J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U1)为GPRS模块、3G无线通讯模块、4G无线通讯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103)包括交流变换模块(P1)、外接直流电源接口(P2)和滤波降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奥凌通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奥凌通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76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