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软启动电路的计算机电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8025.3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5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启动 电路 计算机 电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启动电路,尤其涉及到用于计算机电源系统的软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电源系统启动过程中,系统中的变压器会出现输入浪涌电流,为了对这一电流的消除,就设计了软启动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消除计算机电源系统在启动时的浪涌电流的软启动电路。
带有软启动电路的计算机电源系统,包括输入端电路、输出端电路、脉宽调制电路和软启动电路:
所述输入端电路是连接输入电压;
所述输出端电路是把所得到的电压输出;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是对所述输出端电路输出的电压采样产生脉宽调制信号;
所述软启动电路用来消除所述输出端电路的变压器在启动时的浪涌电流。
所述软启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漏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源极接电源;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漏极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脉宽调制电路,源极接电源;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脉宽调制电路。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启动电路能更好地消除计算机电源系统在启动时的浪涌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软启动电路的计算机电源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一步说明。
带有软启动电路的计算机电源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端电路100、输出端电路200、脉宽调制电路300和软启动电路400:
所述输入端电路100是连接输入电压AC;
所述输出端电路200是把所得到的电压输出;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300是对所述输出端电路200输出的电压采样产生脉宽调制信号;
所述软启动电路400用来消除所述输出端电路200的变压器在启动时的浪涌电流。
所述软启动电路400包括第一电流源401、第一NMOS管402、第二NMOS管403、第一PMOS管404、第二PMOS管405、第一电容406:
所述第一电流源401的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所述第一NMOS管402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403的栅极;
所述第一NMOS管402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流源4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NMOS管403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一电流源4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NMOS管403的栅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NMOS管403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流源40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NMOS管402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一PMOS管404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405的栅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404的栅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405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403的漏极,漏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405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403的漏极,源极接电源VCC;
所述第二PMOS管405的栅极接所述第一PMOS管404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403的漏极,漏极接所述第一电容406的一端和所述脉宽调制电路300,源极接电源VCC;
所述第一电容406的一端接所述第二PMOS管405的漏极和所述脉宽调制电路300。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软启动电路的计算机电源系统,并且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8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式注塑模具
- 下一篇:基于人体感应控制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供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