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安全气囊的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8312.4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7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娟;何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电梯,尤其设计一种带安全气囊的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也越来越多,电梯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然而电梯的安全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电梯失控下坠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也屡屡出现。为了降低人员伤亡,增加电梯的安全系数,目前已有不少方案将汽车上的安全气囊概念移植到电梯上,总的来说有两类方案:
1、在电梯轿厢外的底部增加气囊或在电梯井内增加气囊。
2、在电梯轿厢内的地面增加气囊,发生蹲底意外时气囊向轿厢内弹出。
这两种目前的方案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第1种方案,气囊需要承受整个电梯轿厢及轿厢内人员重量的冲击,冲击力极大,对气囊要求极高,往往难以实现、成本也高;对于第2种方案,由于发生蹲底意外时,放置在轿厢地面的气囊是往轿厢内弹出,也就是相对轿厢地面往上弹出,气囊弹开的时候冲击力也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下,站在气囊上面的人在得到气囊缓冲作用之前,双腿先要承受气囊弹开时的爆炸冲击,反而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安全气囊的电梯,其目的是在蹲底事故发生时,提供缓冲,减少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带安全气囊的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底层设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上方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通过爆炸螺栓与轿厢底层连接,所述轿厢底层靠近地面的一侧装有碰撞传感器,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爆炸螺栓断裂的安全气囊控制器输入端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于根据碰撞传感器采集的碰撞信号,分别控制安全气囊向上弹起以及爆炸螺栓的断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安全气囊的电梯,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安全气囊放置在电梯轿厢内,只需要承受人体重量的冲击,不需要承受整个轿厢重量的冲击,可以直接沿用现有汽车安全气囊设计,便于实现,成本也会降低。
第二,安全气囊上方设有缓冲板,与轿厢底层一起形成一个气囊弹开的空间,避免了气囊弹开时直接对对人体的冲击,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第三,应用灵活,本实用新型带安全气囊的电梯,除了在商用、民用电梯上使用外,也可以在工地电梯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安全气囊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轿厢,2、轿厢底层,3、安全气囊,4、缓冲板,5、爆炸螺栓,6、碰撞感应器,7、安全气囊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带安全气囊的电梯,包括轿厢1,轿厢底层2设有安全气囊3,安全气囊上方设有缓冲板4,缓冲板4通过爆炸螺栓5与轿厢底层(2)连接,轿厢底层2靠近地面的一侧装有碰撞传感器6,碰撞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控制爆炸螺栓断裂的安全气囊控制器7输入端连接。
安全气囊控制器7,用于根据碰撞传感器6采集的碰撞信号,分别控制安全气囊3向上弹起以及爆炸螺栓5的断裂。
当发生蹲底意外时,碰撞传感器6最先感应到碰撞,发出碰撞信号传递给安全气囊控制器7,安全气囊控制器7在炸断爆炸螺栓5的同时开启安全气囊3,使安全气囊3在轿厢底层2和缓冲板4之间的夹层空间内弹开,随后缓冲板4落在弹开的安全气囊3上,从而对电梯里的人员起到缓冲作用。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8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射频器件检测装置的箱体
- 下一篇:一种带恒压膜结构的气敏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