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敷料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8563.2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7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敷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敷料件,且特别是涉及具有复合基材层的敷料件。
背景技术
敷料件的制造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敷料件的主材料涂布于基材层上进行反应。随后,依照所需尺寸裁切、转贴、冲型、包装以致完成。其中,由于主材料多为具流动性的液体,而基材层为多孔性材料,因此在涂布主材料的过程中,主材料是以嵌入基材层孔洞中的方式同时进行物理性附着以及聚合反应,以完成诸如水凝胶等胶材的制作。然而,在主材料的涂布过程中,未反应的主材料可能会经由基材层的孔洞而渗漏至基材层的背面,此情形容易导致主材料的反应不完全而有安全性的疑虑,且导致所形成的主材料层具有厚度不一致等缺陷。
在使用敷料件时,未反应的主材料可能会随存放时间而由基材层的底层扩散至已反应主材料,当敷料件与皮肤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刺激、过敏或在伤口中引发其他症状。此外,由于基材层通常为多孔洞材料,故其与背材层在贴合时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当诸如水凝胶等主材料吸收伤口渗液后,渗液会在主材料中行扩散作用,造成基材层与背材层之间的粘着性下降。如此一来,基材层在更换敷料件期间可能会由背材层脱落,导致敷料件的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敷料件,其包括复合基材层,其中隔离层能防止液体由基底层渗漏至背材层的表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敷料件,其包括一背材层、一复合基材层以及一胶体层。背材层具有一表面。复合基材层配置于背材层的表面上,包括一基底层与至少一隔离层。隔离层配置于背材层与基底层之间。胶体层配置于复合基材层上,其中基底层位于胶体层与隔离层之间。隔离层防止液体由基底层渗漏至背材层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复合基材层包括一粘着层,配置于隔离层与基底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粘着层包括一热熔胶、一感压胶或一压克力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隔离层包括一淋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胶体层包括一水凝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底层包括一多孔性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底层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纤维、聚碳酸酯、聚氨酯、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隔离层包括一非多孔性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隔离层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纤维、聚碳酸酯、聚氨酯、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基材层的敷料件,其中复合基材层包括基底层与隔离层,隔离层能防止液体由基底层渗漏至背材层的表面。如此一来,能避免用以形成胶体层的溶液渗漏至背材层的表面而反应不完全,因此有助于形成反应完全且厚度一致的胶体层,以及提升复合基材层与背材层之间的附着性。因此,大幅提升敷料件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敷料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敷料件的组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敷料件
110:背材层
110a、110b:表面
120:复合基材层
122:基底层
124:隔离层
126:粘着层
130:胶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敷料件的组合示意图。请参照图1,敷料件100包括一背材层110、一复合基材层120以及一胶体层130。背材层110具有表面110a、110b。表面110a例如是与皮肤接触的内表面,以及表面110b例如是暴露于外界的外表面。背材层110的材料例如是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酯纤维(polyeste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氨酯(polyurethanes)、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组合。背材层110的主要功能为提供敷料件防水性。在一实施例中,背材层110的表面110a上例如是涂布有一层医疗级感压胶(未绘示),以提供敷料件固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8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家畜口蹄疫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扬声器磁隙中残留物的吸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