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0310.9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锡卫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用途 储能逆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储能逆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力与微电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储能逆变器及系统的发展,而且朝着发电、蓄电、供电及并网和离网共用的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方向发展,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储能逆变器产品。如:世界著名的ABB公司和中国著名的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公司的产品,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并网和组网及发电供电提供了支持,做出了贡献。
【005】但是现有技术及市场所见的储能逆变器及系统产品,主要是基于储能备用的UPS技术发展而来,其储能部分均采用一组蓄电池接于双向逆变电路直流端构成,其缺点是:在有负荷需要供电时,哪怕是蓄电池正在充电,蓄电池也会转换到进行放电的状态,使得蓄电池组实质上不受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严重影响蓄电池的健康工作和运行寿命;而且,在微电网中储能逆变系统主要承担支撑微电网的电网环境重任,单组蓄电池组构造在蓄电池放电后,需要补充一定电量才能使逆变电路再次工作并供电,这是因为启动电压高于可放电设置的最低电压,对此,如果新能源电力发电不足或不发电,就会影响逆变电路再次启动与工作,甚至使微电网瘫痪;而且,现有技术及市场所见的储能逆变器及系统产品,还不能一体化有效实现发电、蓄电、供电以及并网和离网共用的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影响了系统效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与产品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其目的是增加储能逆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储能逆变系统的鲁棒性和黑启动能力,有效实现发电、蓄电、供电以及并网和离网共用的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包括:光伏及新能源电力输入端、双向逆变电路、保护及开关电路、供电输出电力线、充电放电模块、监测模块、B1监测传感电路、B2监测传感电路、控制模块、系统总线、B1路电控开关、B2路电控开关、B1蓄电池组、B2蓄电池组;其特征是:
光伏及新能源电力接入光伏及新能源电力输入端、并经双向逆变电路、保护及开关电路连接供电输出电力线;
光伏及新能源电力接入光伏及新能源电力输入端,由光伏及新能源电力输入端连接充电放电模块并经B1监测传感电路及B1路电控开关连接B1蓄电池组,以及由光伏及新能源电力输入端连接充电放电模块并经B2监测传感电路及B2路电控开关连接B2蓄电池组;
B1蓄电池组连接B1路电控开关及B1监测传感电路,以及B2蓄电池组连接B2路电控开关及B2监测传感电路并经充电放电模块连接双向逆变电路、保护及开关电路、供电输出电力线;
电网电力通过供电输出电力线及保护及开关电路接入双向逆变电路,由双向逆变电路连接充电放电模块并经B1监测传感电路及B1路电控开关连接B1蓄电池组,以及由双向逆变电路连接充电放电模块并经B2监测传感电路及B2路电控开关连接B2蓄电池组;
控制模块连接监测模块及B1监测传感电路和B2监测传感电路;
控制模块通过系统总线连接双向逆变电路、保护及开关电路、充电放电模块、B1路电控开关、B2路电控开关;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2组及以上的蓄电池组并且通过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蓄电池的当前所处的充电或放电状态,以及根据充电放电模块的充电和放电需求,控制相应状态的蓄电池组导通接入充电放电模块,实现相应充电及放电状态的蓄电池组受控并且在相应的状态下独立进行充或放电的全过程;还可以利用控制蓄电池组之间不同状态的电量差异,保证逆变电路始终处于可启动电量与电压值范围,大大提高了蓄电池的寿命,增加了储能逆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了储能逆变系统的鲁棒性和黑启动能力;并且可以使系统一体化,有效实现发电、蓄电、供电以及并网和离网共用的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储能逆变系统功能原理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功能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一种多功能用途储能逆变系统给予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
附图1给出了现有技术的储能逆变系统功能原理示意图,由图所示,现有技术的储能逆变系统采用一组蓄电池接于双向逆变电路直流端构成,其缺点是:在有负荷需要供电时,哪怕是蓄电池正在充电,蓄电池也会转换到进行放电的状态,使得蓄电池组实质上不受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严重影响蓄电池的健康工作和运行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锡卫,未经周锡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03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