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外特高压试验扩径连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1086.5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5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戴敏;万磊;范冕;何慧雯;李振强;李志军;娄颖;张波;查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高压 试验 连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径连接线,尤其涉及一种户外特高压试验扩径连接线。
背景技术
在特高压GIS(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试验平台上,需频繁更改接线方式以期获得不同试验数据。由于电压等级较高,对连接线的通过电流、电晕噪声等要求较高。当采用工程用硬导线时,其能很好的满足通流能力和较低噪声水平要求,例如采用工程实际的4分裂JLHN58K-1600导线配套间隔棒,但其重量极大,一般改接线需要吊车和多名人员相配合才能完成,若需频繁改接线则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另外一种措施是选用锡箔纸伸缩式波纹管,其重量小,可定做不同直径来满足电晕噪声的要求,例如专利号为CN99225495.7一种伸缩式波纹管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波纹管由截面为上斜线段波壁、下斜线段波壁及连接上、下斜线段波壁的园弧波峰和上、下斜线段波壁自身形成的三角形波谷构成,但其由于受力面积较大,在特高压等级的高空来说,易在大风暴雨等天气下发生破损,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更换成本低、噪声水平低、可长期使用、可靠性较高的户外特高压试验扩径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户外特高压试验扩径连接线,包括间隔棒、受力钢丝线和导电编织线,所述间隔棒呈圆环状,在所述间隔棒的表面、环绕间隔棒的圆心相间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受力钢丝线穿过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接触受力,所述导电编织线穿过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钢丝线为不锈钢丝线。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编织线为铜质编织线。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棒为铝制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棒内径为40cm,外径为44cm,厚度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棒表面分别设有4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为8mm,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钢丝线的直径为3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重量小,加工简单,结构可靠,具备耐受大风暴雨气候的连接线装置,其扩径设计可有效抑制高电压下产生电晕的现象,在试验时可充分发挥安全、灵活的优势,降低了试验成本,有较高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制间隔棒降低连接线重量并保证强度,使导线表面场强降低,减小电晕影响;连接线选用两种不同材料交叉排列,充分发挥钢丝绳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铜材的良好导电性;间隔棒与导线的相对位置固定方法简单易维护;整体连接线装置重量小,可单人完成连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径连接线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户外特高压试验扩径连接线,包括间隔棒1、受力钢丝线2和导电编织线3,由于与试验平台相关的试验,一般来说正常电流不超过10A,故采用工程用大横截面的硬导线并无必要,横截面积20mm2的铜线即可满足通流需求。当压等级达到1100kV时,用单根20mm2铜导线其表面场强会超过起晕电压,一方面会造成较大的电晕噪声,另一方面会对其他设备带来无线电干扰等不良影响,故考虑采用分裂导线形式降低导线表面场强。分裂导线所需的间隔棒1呈圆环状,优选为铝制圆环,圆环内径为40cm,外径为44cm,厚度为3mm,在间隔棒1的表面、环绕间隔棒1的圆心相间设有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优选间隔均匀的设有4个第一通孔5和4个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5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6的孔径,第一通孔5的孔径为8mm,第二通孔6的孔径为5mm,由于铜线的抗拉强度较低,本实施例中选取直径3mm的不锈钢受力钢丝线2作为主要受力点,其穿过间隔棒上直径为5mm的第二通孔6,并与第二通孔6的内壁接触受力。起导电作用的铜质导电编织线3穿过间隔棒1的第一通孔5。由于铜质的导电编织线3不起受力作用,且为尽量避免其损伤,其穿过的是直径为8mm的孔,留有较大余地。
如图3所示,由于受力钢丝线2和导电编织线3较软,本实施例中采取间隔2.5米安置一个间隔棒,可保证导线间不易交叉成单股。本实施例的连接线长度不大于50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1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计算机屏蔽线缆
- 下一篇:一种用于核聚变磁铁线圈的异型截面空心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