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电机正反转执行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2932.5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4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昀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40 | 分类号: | H02P1/40;H02H7/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电机 反转 执行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子模块,特别涉及到一种电子开关模块。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开关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电子无触点开关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可运动的触头部件,导通和关断时不出现电弧或火花,动作迅速,寿命长,可靠性高,适合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环境使用。
在吊机、行车、车床等设备中,都通过电机的正转或反转来实现上升或下降、向前或向后操作,一般采用触点倒顺开关或交流接触器来控制电机的正转或反转,触点倒顺开关或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在接通或断开电路时会产生电火花,容易烧坏触点,并且不能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
中国专利公告号CN87210260U公开了一种“三相无触点倒顺开关”,由开关磁控器、三个双向可控硅组合的开关主控器和由二个双向可控硅组合的开关副控制器组成,开关磁控器由顺、停、倒三个开关控制档,直接控制开关主控器、开关副控制器的各控制端,当负载需要顺向工作时,开关磁控器直接控制开关主控器的三个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使开关主控器的三个双向可控硅导通,这时负载作顺向工作,当负载需要倒向工作时,开关磁控器直接控制开关副控制器的二个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第一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使开关副控制器的二个双向可控硅和第一双向可控硅导通,这时负载作倒向工作。该专利存在的缺点是开关磁控器的干簧管易损坏,当出现过载情况时,不能进行过载保护,将使开关本身和负载设备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克服现有电机正反转开关的缺点,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不易损坏、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无触点三相电机正反转执行模块,并且适合在防火、防爆、防水等特殊环境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电机正反转执行模块,其特征是模块主要由电子元件、电路基板和散热片组成,电子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构成内电路,采用热固型塑料把内电路封装在散热片上,成为塑封模块(6);塑封模块(6)上有交流三相电源输入接口(1)、输出接口(5)、控制信号输入接口(8)和过载保护指示灯(9),其中:交流三相电源输入接口(1)分为电源输入端a(L1)、电源输入端b(L3)和电源输入端c(L5),电源输入端a(L1)、电源输入端b(L3)和电源输入端c(L5)分别有接口螺钉a; 输出接口(5)分为电源输出端a(L2)、电源输出端b(L4)和电源输出端c(L6),电源输出端a(L2)、电源输出端b(L4)和电源输出端c(L6)分别有接口螺钉b;控制信号输入接口(8)分为正转控制输入端(V01)、反转控制输入端(V03)和地端接口(G01),正转控制输入端(V01)、反转控制输入端(V03)和地端接口(G01)分别有接口螺钉c;所述的内电路包括正转控制电路、电机正转执行元件、反转控制电路、电机反转执行元件、互锁电路和过载保护电路,其中,电机正转执行元件包括双向功率可控硅a(VS12)、双向功率可控硅b(VS14)和双向功率可控硅c(VS16);电机反转执行元件包括双向功率可控硅d(VS22)、双向功率可控硅e(VS24)和双向功率可控硅f(VS26),双向功率可控硅a(VS12)的阳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d(VS22)的阳极连接到电源输入端a(L1), 双向功率可控硅b(VS14)的阳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e(VS24)的阳极连接到电源输入端b(L3), 双向功率可控硅c(VS16)的阳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f(VS26)的阳极连接到电源输入端c(L5), 双向功率可控硅a(VS12)的阴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d(VS22)的阴极通过检测线圈a(T1)连接到电源输出端a(L2), 双向功率可控硅b(VS14)的阴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f(VS26)的阴极通过检测线圈b(T2)连接到电源输出端b(L4), 双向功率可控硅c(VS16)的阴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e(VS24)的阴极连接到电源输出端c(L6);正转控制电路的输入回路中有限流电阻a(R1),正转控制输入端(V01)连接到限流电阻a(R1)的第一脚,限流电阻a(R1)的第二脚分别通过光耦器a(IC1)、光耦器b(IC2)和光耦器c(IC3)耦合到双向功率可控硅a(VS12)的控制极、双向功率可控硅b(VS14)的控制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c(VS16)的控制极;反转控制电路的输入回路中有限流电阻b(R2),反转控制输入端(V03)连接到限流电阻b(R2)的第一脚,限流电阻b(R2)的第二脚分别通过光耦器d(IC4)、光耦器e(IC5)和光耦器f(IC6)耦合到双向功率可控硅d(VS22)的控制极、双向功率可控硅e(VS24)的控制极和双向功率可控硅f(VS26)的控制极;互锁电路由单向可控硅a(VS1)和单向可控硅b(VS2)组成,单向可控硅a(VS1)的控制极连接到限流电阻b(R2)的第二脚,单向可控硅a(VS1)的阳极连接到限流电阻a(R1)的第二脚,单向可控硅a(VS1)的阴极连接到地端,单向可控硅b(VS2)的控制极连接到限流电阻a(R1)的第二脚,单向可控硅b(VS2)的阳极连接到限流电阻b(R2)的第二脚,单向可控硅b(VS2)的阴极连接到地端;过载保护电路主要由检测线圈a(T1)、检测线圈b(T2)、取样元件、触发元件、单向可控硅c(VS3)、释放二极管a(VD1),释放二极管b(VD2)和发光二极管(VD3)组成,检测线圈a(T1)和检测线圈b(T2)通过取样元件和触发元件连接到单向可控硅c(VS3)的控制极,单向可控硅c(VS1)的阳极连接到释放二极管a(VD1)的阴极和释放二极管b(VD2)的阴极,释放二极管a(VD1)的阳极和释放二极管b(VD2)的阳极分别连接到限流电阻a(R1)的第二脚和限流电阻b(R2)的第二脚,单向可控硅c(VS3)的阴极连接到发光二极管(VD3)的阳极,发光二极管(VD3)的阴极连接到地端,发光二极管(VD3)的发光体构成过载保护指示灯(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29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