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污泥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3956.2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7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珏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污泥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水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性污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废水处理上应用较广泛的是A/O工艺。A/O生物处理工艺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组成。污水进入厌氧池后,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是利用厌氧菌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
污水经过厌氧微生物处理后进入好氧池,利用好氧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好氧生物处理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氢是以氧作为受氢体,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含能量最低的CO2和H2O,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代谢产物稳定。
不管是厌氧阶段的厌氧反应池,还是好氧阶段的好氧反应池,都需要回流部分污泥,保障反应池中的活性微生物的数量。现有的污泥回收装置一般是沉淀池,大多采用方形水泥池,进水管置于沉淀池的上端开口,由进水泵直接将污水打入池中,污泥在沉淀池中沉淀后由管道送回前面的好氧池。这种结构的污泥回收系统,需要用水泵将污泥打入沉淀池,耗能大,且进水过程中容易将沉淀的污泥再次冲起,污泥沉淀时间长,沉淀效果不好,不方便沉淀污泥的收集及回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进水过程中冲起沉淀污泥,泥水分离效果好,污泥沉淀速度快、收集效率高的活性污泥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收集池、两根进水管、污泥回流管和污泥回流泵,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有弯头,出水口与进水管竖直管体垂直,出水口正对污泥收集池的竖直内壁, 污泥回流管连通污泥收集池底部,污泥回流管连接污泥回流泵。
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污泥收集池中部,污泥收集池中部的内壁上设有水流缓冲网,该水流缓冲网的平面与污泥收集池中部的内壁成30°夹角,水流缓冲网的平面朝向污泥收集池底部,可以减缓水流流速,降低水流动能,防止沉淀污泥被冲起。
所述污泥收集池底部呈锥状,锥形面与污泥收集池底面夹角为60°,方便污泥沉淀及快速收集,提高污泥收集速度和回流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防止进水过程中冲起沉淀污泥,泥水分离效果好,污泥沉淀速度快、收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池1、两根进水管2、污泥回流管3和污泥回流泵4,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端设有弯头2b,出水口2c与进水管竖直管体2a垂直,出水口2c正对污泥收集池1的竖直内壁1a, 污泥回流管3连通污泥收集池1底部,污泥回流管3连接污泥回流泵4。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口2c位于污泥收集池1中部,污泥收集池1中部的内壁1a上设有水流缓冲网5,该水流缓冲网的平面5a与污泥收集池1中部的内壁1a成30°夹角,水流缓冲网的平面5a朝向污泥收集池1底部,可以减缓水流流速,降低水流动能,减轻沉淀污泥的充起量。所述污泥收集池1底部呈锥状,锥形面1b与污泥收集池底面1c之间的夹角为60°。方便污泥沉淀及快速收集,提高污泥收集及回流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珏,未经王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3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发药系统中药品识别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水抗裂长寿环保筑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