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孔雀石绿快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5529.8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4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付辉;李金峰;张美娟;马涛;李颖;王西丽;余优慧;石锡莲;陈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雀石 快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孔雀石绿快速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又名碱性绿、盐基块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属三苯甲烷类染料,过去常被用于制陶业、纺织业、皮革业、食品颜色剂和细胞化学染色剂,近来常被用于水生动物中的真菌和原生物感染。
孔雀石绿从1933年起其作为驱虫剂、杀菌剂、防腐剂在水产中使用,后被广泛用于预防与治疗各类水产动物的水霉病、鳃霉病和小瓜虫病等,特别在治疗水霉病上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孔雀石绿是三个芳香胺的聚合物,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其阳离子化形式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严重的“三致”毒性对人类健康与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这在各种毒理学实验中已得到证实。隐孔雀石绿是已知的孔雀石绿在鱼体及其他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和存在形式,属于脂溶性药物,危害程度比孔雀石绿更大,在体内残留时间更长,孔雀石绿 Carbinol Base 是孔雀石绿和隐孔雀石绿的相互转化的中间产物。由于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隐孔雀石绿在鱼体内和环境中残留时间长,并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的危险性,FDA早已禁止孔雀石绿在渔业中应用。加拿大于1992 年已禁止其作为鱼场杀菌剂使用,且加拿大和美国均规定在食用鱼等水产品中禁止检出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欧盟于2002 年6 月也颁布法令禁止其在作为食品鱼的鱼场中使用,我国也于2002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农业部2001年10年1日实施的NY5070-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中,将孔雀石绿列为不得检出。2002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193号) 。农业部办公厅于2005年7月7日发布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尽快组织开展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的专项整治工作。但由于孔雀石绿低廉的价格及在水霉病防治方面尚无很好的替代品,一些不法商贩仍在非法使用,致使孔雀石绿事件仍有发生,给国家经济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2002年5月欧盟向我国通报在2批浙江舟山向德国出口鳗鱼中检出孔雀石绿(摘自国家质检总局[2002]第65号文件“进出口食品安全警示通报”)。随后,日本发现我国出口的鳗鱼中发现孔雀石绿和隐孔雀石绿残留。2005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 “孔雀石绿”成分,引发欧洲国家继“苏丹红I号”之后的又一食品安全警报。在国内,重庆市执法部门在某水产交易市场查获600多只含有孔雀石绿的甲鱼。2006年3月韩国媒体报道中国产养殖淡水鳗鱼被检查出孔雀石绿,随后日本又在我国鱼粉中检测出孔雀石绿。2006年11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日前在抽取淡水鱼样本化验时发现,15个桂花鱼样本有11个含有孔雀石绿。上述孔雀石绿事件的发生给国家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食品安全的形势下,鉴于孔雀石绿的危害性,为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建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必要。
孔雀石绿-隐孔雀石绿结构在体内相互转化具有不确定性,有的实验证明孔雀石绿在生物体内代谢转化为隐孔雀石绿,也有文献报道说隐孔雀石绿在在冰冻的鱼体内转化为孔雀石绿。因此,对于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检测现在仍以孔雀石绿和隐孔雀石绿的总量来计算其药物残留。
仪器分析法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于定量检测等优点,是孔雀石绿检测的确证方法。但无论采用何种仪器分析方法,都存在着检测费用高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等问题。
针对此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开始研究能弥补仪器检测法不足的快速检测方法。其中免疫分析因具有的高特异性和极低检测限等优点在临床、生物制药和环境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一般不需要贵重精密仪器,对于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普及和推广,尤其适合现场筛选和大批量样品快速筛查分析,现已成为当前最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检测分析技术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5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丙型肝炎抗体确证试剂
- 下一篇:回转窑上料中红土矿干燥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