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搬运轻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5715.1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8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新大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4 | 分类号: | B62B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搬运 便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搬运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近距离油桶搬运的搬运轻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100至200升油桶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还没有一个比较合适的专业工具,现在的搬运多采用人工搬运或手推车搬运,该两种方法均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由于油桶体积大,重量大,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用传统的手推车搬运,油桶多为圆柱形状,油桶搬运时不稳定,易于滚动,另外在油桶的装卸过程也比较费力和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搬运快速装卸轻便,节省劳力的搬运轻便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搬运轻便车,应用于近距离油桶搬运,包括底座、车轮、机架、第一涡轮蜗杆机构、第二涡轮蜗杆机构,所述底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一端的第一连接板,形成第一空间,第一连接板中部的上表面固设一螺杆,所述机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连接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相对一端的第二连接板,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中部开设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机架通过该第二通孔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与底座之间,通过螺杆与第一涡轮蜗杆机构的涡轮配合,将拖动机架沿螺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上,通过传动杆与第二涡轮蜗杆机构的涡轮螺纹配合,对位于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内的物件进行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包括第一涡轮及第一涡轮相匹配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涡轮中心开设一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用于将该第一涡轮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螺杆上,并抵持机架的下底面,所述第一蜗杆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底面上,与第一涡轮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安装第一转轮,用于带动该第一蜗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一自上而下的方形通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包括传动杆、第二涡轮及与第二涡轮相匹配的第二蜗杆,所述传动杆为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上,且位于方形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涡轮中心开设一螺纹通孔,所述传动杆穿设在所述第二涡轮中心的螺纹通孔内,通过该传动杆将第二涡轮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形通孔内,且第二涡轮的转动使传动杆在螺纹的作用下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蜗杆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与第二涡轮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安装第二转轮,用于带动该第二蜗杆转动。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夹臂,所述夹臂包括固定壁及活动壁,所述固定壁安装在所述机架的第四侧板上,所述活动壁形状大小与所述固定壁相同,安装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的传动杆的一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搬运轻便车能快速装卸及运输,通过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将油桶夹紧,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将固定工件的机架连同油桶一起升高。巧妙运用涡轮蜗杆的自锁特性下,将工件夹紧及托起,对圆柱形油桶固定,在车轮的作用下实现自由轻便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搬运轻便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搬运轻便车立体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搬运轻便车100,应用于油桶的运输搬运,包括底座10、车轮20、机架30、第一涡轮蜗杆机构50、第二涡轮蜗杆机构70、夹壁80及扶手90。
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及第一连接板15。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15连接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相对的一端,整体呈“U”形,形成一第一空间18。所述第一连接板15的上表面分别凸设两滑动杆151,两滑动杆151相距一定的距离,且该滑动杆151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板15的上表面且位于两滑动杆151之间固设一螺杆153,所述两滑动杆151与所述螺杆153对齐。
所述车轮20包括若干个,本实施例中为4个,安装于所述底座10的下底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新大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新大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5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输入轴轮机构的行星减速器
- 下一篇:蜂窝式电除尘器的冲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