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框式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7152.X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5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暐益;蔡钧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10 | 分类号: | F16M11/10;F16M11/18;F16M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框式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相框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面板工艺技术的进步,使得平板显示器已经越来越普及,又因为触控感应技术的成熟,现今市面上的显示面板几乎都具有触控感应功能。
为了增加触控面板在使用时的流畅度,制造商开始在触控面板中设置了使用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陀螺仪(gyroscope)与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等动态感测器元件,据以检测触控面板的旋转或是倾斜状态,以使触控面板做出适当的模式切换。若触控面板因为尺寸过大而不方便使用者手持操作时,制造商会在触控面板的背面设置有一组支撑装置,使得支撑装置以及触控面板的其中一个侧边可以同时抵靠于一个工作面(例如为桌面)上,并据以形成一种相框式显示器结构。
然而,传统的相框式显示器结构在调整显示面板的倾斜角度时,无法依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而做任意的倾斜调整,例如图6所示的相框式屏幕的支撑架9。图6示出依据已知的相框式屏幕的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此支撑架9通过回复模块90的作用而可平稳地向后倾斜,藉此来调整相框式屏幕的可视角度,但此支撑架9仅允许相框式屏幕由直立于工作面C的位置向后倾斜的最大倾斜角度为60度,使得上述的支撑架仍无法随意地调整相框式屏幕的可视角度,例如将相框式屏幕平行于工作面C。
此外,由于传统的相框式显示器的结构设计,仅能针对显示面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而无法任意地调整显示面板的放置方式(例如直立或横立),因此无法将具有陀螺仪或加速度计的触控面板应用在相框式显示器结构中。
另外,当使用者在操作相框式显示器结构的触控面板时,由于需要由通过触碰来输入操作指令,使用者作用在触控面板的力量,容易造成触控面板的晃动,不仅造成操作上的不方便,更容易让使用者的眼睛产生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相框式支撑装置,其用于支撑显示面板,以形成一种相框式显示器结构,且此相框式支撑装置具有两种模式,而可以选择性地调整显示面板的呈现角度与呈现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框式支撑装置,此相框式支撑装置用于将显示面板支撑于工作面上,相框式支撑装置包含有底板、第一转动轴、转接板以及背框支撑架。底板连接于显示面板的背面,第一转动轴连接于底板,转接板通过第一转动轴枢接于底板,以使转接板能相对于底板平行地转动第一旋转角度。背框支撑架连接于转接板,背框支撑架包括第二转动轴、至少一支撑件以及回复单元。第二转动轴设置于至少一支撑件的一端,所述至少一支撑件能选择性地以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第二旋转角度,使第二转动轴远离或接近工作面。回复单元连接于转接板并通过第二转动轴而枢接于至少一支撑件,以提供至少一支撑件枢转于转接板的回复力,回复单元包括壳体、固持元件、弹性元件、枢纽器、拉线、螺栓组以及线套环,壳体连接于转接板,壳体的侧面具有枢接孔,以供第二转动轴穿过上述的枢接孔。固持元件设置于壳体内并具有卡勾部。弹性元件的一端卡接于卡勾部。枢纽器设置于壳体内且与上述的枢接孔的一端相对应,以供第二转动轴能枢转地穿设于枢纽器中,并且枢纽器包括一线套环,线套环的中心轴孔的径向截面形状等于第二转动轴的径向截面形状,以套设于第二转动轴,拉线的第一端偏心地固定于枢纽器上,拉线的第二端连接于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且拉线部分地绕设于枢纽器的外围。其中,相框式支撑装置选择性地变换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并于第一模式时,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至少一支撑件抵靠于工作面;于第二模式时,显示面板的第二侧边与所述至少一支撑件抵靠于工作面。
进一步地,回复单元还包括一螺栓组,螺栓组贯穿壳体并螺纹连接于固持元件,以使固持元件依据螺栓组的锁入程度而选择性地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转动轴。
更进一步地,相框式支撑装置还包含有导引槽与导引件,导引槽邻接于该转接板,而导引件的一端连接该底板,且导引件的另一端容置于该导引槽中。并且当转接板相对于底板转动第一旋转角度时,导引件沿着导引槽移动,并且于第一模式时,导引件位于导引槽的第一位置,于第二模式时,导引件位于导引槽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上述的导引槽为四分之一圆弧。
优选地,上述的导引件为一栓杆,并具有直径相对较小的第一端部与直径相对较大的第二端部,且第二端部容置于导引槽中。
更进一步地,背框支撑架还包括挡止块,挡止块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支撑件的用于抵靠工作面的一端,以提供所述至少一支撑件抵靠于工作面时的摩擦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71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