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捕捉金蝉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7523.4 | 申请日: | 201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9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旭剑 |
主分类号: | A01M1/00 | 分类号: | A0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虫用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捕捉金蝉的装置。
背景技术
金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它在地下生长三至五年,依靠在树本植物的须根上或周边,依赖于植物须根生产的氧和潮气生长,成熟后,掘洞出土来完成它一生最后的三步,即:蜕变、交配、繁殖下一代。由于它是依赖于树根生长,出土后,它就本能地知道树的所在方位,并爬向树,借助于树干和树枝,绝大多数倒挂于树干或枝叶的下面,开始蜕壳变异,如果它没有离开地面,找不到适合它蜕变的场所和晾干翅膀的条件,它是不会蜕变的。虽然,金蝉在地面上也能把壳挣开一条缝,但是,却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的,理由是它必须借助地球的引力和自身的重量,才能完成蜕壳,这就是它要离开地面并爬上树后头上尾下蜕变的原因。另外,刚从壳中挣脱出来的乳白色的蝉毫无运动能力,全身都是软软的,必须借助自然下垂伸开它的双翅。事实证明,金蝉的蜕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身体不能平行于底面;2、尾部下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能顺利的完成蜕变。
金蝉成虫的蜕变基本上都是在夜间出土,而白天基本没有。它并不是怕光,而是因为自然法则。它要生存,但是它白天的天地太多,凡是在天空中飞行的鸟类几乎都会以它为食物。地面上爬行的动物,如:蛇、鼠、蛙、蟾蜍等,也都是会以它作为食物的。因此,金蝉若虫要等到夜幕降临,才会破土而出,爬向树木,完成蜕变。
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果把同样100g的金蝉和其它动物的蛋白含量做比较,所显示的数字就会令我们真正了解它的营养价值有多高了:黄金蝉若虫含蛋白质为瘦牛肉的3.5倍,瘦猪肉的4.3倍,羊肉的3.8倍,鸡肉的3倍,鲤鱼的4倍,鸡蛋的6倍。可见,金蝉若虫含蛋白质比任何动物肉食和禽蛋都高得多;又由于同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对促进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极佳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金蝉成为难得的天然无公害高级营养食品。
目前,人们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捕捉、采收金蝉,即:在傍晚,手拿着手电筒或者其他照明工具,到树旁,从上到下寻找金蝉的踪迹。在收获金蝉的季节,人们每天傍晚都借助着照明工具周而复始地捕捉金蝉。这种捕捉和采收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会耗费捕捉者大量的时间,而且捕捉的金蝉质量也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捕捉金蝉的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捕捉时间,并能保证金蝉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捕捉金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裹在树干上的筒状部件和固定在筒状部件外壁上的环形槽,环形槽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环形槽与筒状部件相接部位下方的筒状部件的表面和环形槽的外表面均为利于金蝉爬行的粗糙面;所述环形槽与筒状部件相接部位上方的筒状部件的表面和环形槽的内表面均为不利于金蝉爬行的光滑面;筒状部件与环形槽之间为集中金蝉的空腔。
进一步地说:
所述该装置由2-4块形状、大小相同的组件构成,所有构成该装置的组件组合、包裹在树干上时,通过设在筒状部件上下两端的上绑缚部件和下绑缚部件将各组件紧密组合在一起,并绑缚在树干上。
所述环形槽的上端口的内侧设有环形的向下倾斜的导引板,该导引板的上表面为不利于金蝉爬行的光滑面。
所述筒状部件的内侧设有保护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树干上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捕捉人员无需再周而复始的用照明工具在树干上寻找金蝉,每天晚上只需在时机成熟时,把集中在空腔内的金蝉取出,收集起来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大大减轻捕捉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捕捉时间,并能保证金蝉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旭剑,未经王旭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7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滑鞋垫
- 下一篇:种植生态水稻生产生态大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