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独立阻尼双弹簧混联减振调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7793.5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桓龙;王国志;吴文海;于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林毓安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独立 阻尼 弹簧 混联减振 调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调压阀类。
背景技术
液压压力阀比如溢流阀、顺序阀和减压阀等是液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元件,实现液压系统中的各种压力控制。传统的开关或定值压力阀直接采用弹簧进行压力调节,具有结构简单、体积紧凑的优点。弹簧调压装置尽管具有一定的压力缓冲能力,但是不具有阻尼特性,不利于液压阀的动态稳定。在传统的压力阀和压力控制系统设计中,通常采用在压力阀的出口加设节流装置提高其阻尼能力,使得压力阀保持稳定。流道上节流装置的加设不但增加了系统的功率损失,而且节流功率损失转化的热量对元件的变形以及系统的流动特性均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先导阀而言,由于是直动控制,压力阀更不容易稳定,难以满足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
较小的阻尼特性除了使压力阀不易稳定外,也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超调。系统压力上升越快,压力超调量就越大,压力超调容易引起管路接头处的泄漏以及零部件的损坏,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阻尼双弹簧混联减振调压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压力阀不易稳定和超调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独立阻尼双弹簧混联减振调压装置,包括阀体、阀芯和活塞,其特征在于阀芯的非密封端与活塞的左端连接固定,活塞位于活塞套的左前端,活塞套的中部设有可变阻尼孔,活塞的右端与可变阻尼孔的左端在活塞套内形成一个可变容积腔;活塞套的右端为外侧带凸柱的封闭结构,可变阻尼孔的右端部与活塞套的封闭端形成一个固定容积腔;设在端盖内侧的弹簧套在活塞套的外径并与阀芯的肩台内侧接触,弹簧的一端套在活塞套右端外侧的凸柱上,另一端固定在端盖的内侧。
阀芯朝右运动时,推动活塞具有朝右运动的趋势。在活塞运动之前,因为活塞套是静止不动的,所以活塞瞬间朝右运动,压缩活塞和活塞套的容积腔,称之为左容积腔。同时,把节流孔和活塞套间的固定容积腔称之为右容积腔。
左容积腔受到压缩后,腔内油液压力增加,对阀芯形成第一级液压阻尼,同时推动活塞套向右运动。左腔室中的高压油液通过节流孔流向右容积腔。
活塞套向右运动压缩弹簧得到进一步的压力缓冲。由于节流孔的阻尼作用,左腔室中的压力更加平稳,因此使得活塞套对弹簧的冲击也较小。
活塞套向右运动后,使得左、右腔室的压力降低,可迅速卸掉压力峰值。当弹簧对活塞套反弹时,使得左腔室增加,阻碍活塞向右移动。
在阀芯向右运动的同时,直接作用在右端的弹簧对阀芯形成了压力缓冲。由于独立阻尼减振单元的存在,使得弹簧的缓冲作用不同于普通压力阀加载弹簧的动态特性,从而改变了阀芯的动力学性能。
通过左腔室的油液压力对阀芯的直接阻尼作用、工作腔室油液通过节流孔对弹簧的阻尼作用以及弹簧的直接减振缓冲,大大提高了压力阀的动态稳定性。同时,由于弹簧只承受很小的一部分的冲击、并且刚度的调节范围更大,使得压力阀的静态压力偏差更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利用独立的液压腔室阻尼减振技术、结合弹簧的压力调整特性,大大提高了压力阀的动态稳定性能,使压力阀工作更加平稳。由于采用了独立阻尼减振调压技术,使得压力阀的动态特性更好,非常易于稳定,避免了通过阀后加设节流装置引起的节流损失,不仅提高了元件和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元件与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所述的阻尼孔,数量可以为1~4个,直径大小范围为0.5mm~1.1mm。
所述活塞和活塞套之间可以通过间隙密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独立阻尼双弹簧混联减振调压装置,包括阀体1、阀芯2和活塞3,阀芯2的非密封端与活塞3的左端连接固定,活塞3位于活塞套6的左前端,活塞套6的中部设有可变阻尼孔5,活塞3的右端与可变阻尼孔5的左端在活塞套6内形成一个可变容积腔;活塞套6的右端为外侧带凸柱的封闭结构,可变阻尼孔5的右端部与活塞套6的封闭端形成一个固定容积腔;设在端盖9内侧的弹簧8套在活塞套6的外径并与阀芯2的肩台内侧接触,弹簧7的一端套在活塞套6右端外侧的凸柱上,另一端固定在端盖9的内侧。
本例的阻尼孔5,数量可以为1~4个,直径大小范围为0.5mm~1.1mm。
本例的活塞3和活塞套6之间可以通过间隙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7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