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8229.5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0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李图学;李跃林;杨虎成;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3/08 | 分类号: | B21B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立卧 轧制 使用 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轧机。
背景技术
目前,热轧H型钢和钢轨等型材,一般通过万能轧机进行轧制生产,万能轧机的水平辊和立辊共同围成H型钢或钢轨等的截面,如专利US5553475A所述,其截面形状为H形,采用平卧方式轧制H型钢。轧制工艺中,其上、下水平辊为带驱动的主动辊,左、右立辊为从动辊,轧制中间坯呈X形状。这种上、下水平辊为主动辊,左、右立辊为从动辊的轧机可被称为水平式万能轧机,是型钢轧制生产中一直使用的万能轧机结构型式,其结构如专利ZL201110025614.1或ZL201110280861.6所述,这种水平式的万能轧机结构,由于水平轧辊只能安装放置在水平方向,被动力源驱动作为主动轧辊,因此,只能采用水平轧制工艺进行生产,导致在轧制H型钢或钢轨时,轧件进入万能轧机轧制时,轧辊冷却水会积留在轧件上槽内,轧件与冷却水接触的部分温降快,力学性能恶化,造成成材率低,组织性能不均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式万能轧机是固定的水平轧制模式,其为不能转换成立式轧制使用的万能轧机,轧制方式较单一,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以使轧机能实现立式轧制,也可实现水平轧制,扩大轧机的轧制能力,满足不同工件轧制需求,提高产品轧制质量。
本实用新型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包括机架组件和轧辊组件,所述机架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轧辊组件的口型框架,所述口型框架由两个半边框架通过连接件可拆分式连接组成,所述轧辊组件包括辊架和设置于辊架上的两个主动轧辊,所述辊架可按主动轧辊成竖直布置和主动轧辊成水平布置两种方式固定于口型框架的口型窗口中。
进一步,所述半边框架成C形,所述口型框架的上部和两侧部均设置有连接轴过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穿在两个半边框架上的拉杆、固定在其中一个半边框架上的预紧液压缸和固定在另一个半边框架上的插销,所述拉杆的一端和预紧液压缸的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和插销可拆分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口型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推动主动轧辊的主动辊间隙调整油缸;
进一步,所述辊架上还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两个轴向与主动轧辊轴向垂直的从动轧辊;
进一步,所述口型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两个从动轧辊的从动辊间隙调整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当辊架按主动轧辊成竖直布置的方式固定于口型框架的口型窗口中,使得轧机可按立式方式轧制H型钢,能避免冷却水在H型钢上积留,轧件各部分冷却更均匀;本轧机由于轧辊的布置方式可转换,能根据产品要求选择立式轧制工艺或水平轧制工艺,轧机适应性强,可满足生产工艺的多样性需求,通用性好,可提高轧机轧制质量和成品率。
2、本实用新型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其通过可拆分的口型框架固定轧辊组件,口型框架的各边相互支撑,刚性大,承载好,可满足轧制需求;同时口型框架可方便的打开,换辊时可方便的取出轧辊组件,可提高维护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在口型框架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在口型框架合拢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的主动轧辊采用竖直布置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取消了从动轧辊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的主动轧辊采用水平布置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取消了从动轧辊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包括机架组件和轧辊组件,所述机架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轧辊组件的口型框架1,所述口型框架1由两个半边框架111通过连接件可拆分式连接组成,所述轧辊组件包括辊架2和设置于辊架2上的两个主动轧辊3,所述辊架2可按主动轧辊3成竖直布置(如图1、2、3和4所示)的和主动轧辊3成水平布置(如图5和6所示)两种方式固定于口型框架1的口型窗口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8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