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压缩杆的内燃机增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0028.9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桥;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云桥 |
主分类号: | F16H21/18 | 分类号: | F16H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孝***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内燃机 增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装置,更具体地说,就是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内燃机的一种增力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曲轴连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内燃机上的主要部件,这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与气缸活塞及曲轴曲颈相连的连杆,使气缸活塞的往返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再由曲轴传递动力做功。
这种内燃机应用极广,是汽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的传统动力,但是由于这种内燃机采用曲轴传递动力,其缺点在使用中不断暴露出来。
现有内燃机的活塞通过一个连杆与对应的曲轴颈相连。活塞在汽缸中做往返的直线运动,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两者相互作用,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成对外做功的圆周运动。其缺点是活塞和曲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总是随着曲轴的旋转而改变,不能保持最佳力矩,不仅浪费了机械能还加剧了机械的损耗,所消耗的功很大,效率低,因此对燃油的浪费也是惊人的。
四冲程气缸活塞的连杆对曲轴的作用力受到作用角度变化的限制,因此曲轴的旋转是不够平稳的。
现有内燃机能量转换是由缸内气体膨胀压力与活塞组往复惯性力相加的作用合力通过连杆传给曲柄,在曲柄上以切向获得扭矩由曲轴输出。以连杆和垂直方向夹角的改变,其切向力值是变化的,当缸内气体膨胀压力达到最高值,此时连杆和垂直方向夹角为0度,其切向作用力也为0,这就使得现有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不能在全部压缩行程作工,因而能量转换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机械效率高、解决因为现有内燃机以及曲轴与活塞之间的结构,不能充分利用压缩冲程的动力,造成机械能浪费和机械损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带压缩杆的内燃机增力器,包括气缸活塞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还包括增力器传递机构;其中,所述增力传递机构由连杆5、拉杆6、压缩杆7构成,所述拉杆6为两部分构成,中间用拉杆销轴11铰接;所述拉杆6一端与曲轴小轴15铰接,另一端利用拉杆定位销9铰接固定在曲轴箱壁;
所述连杆5与拉杆6通过连杆销轴12铰接,其铰接部位位于曲轴小轴15和拉杆销轴11之间,靠近曲轴小轴15处,连杆5下方设置连杆顶销13;
所述压缩杆7设置在拉杆6上方,其一端利用压缩杆定位销8铰接固定在拉杆定位销9上方的曲轴箱壁,另一端为悬浮式,在重力作用下和曲轴小轴15始终保持接触,上行时,推动所述连杆顶销13,使连杆5上行。
所述连杆和曲轴小轴15的连接方式采用铰接方式,在铰接孔内采用轴瓦作为内衬。所述压缩杆定位销8和拉杆定位销9固定在曲轴箱壁上,并位于曲轴箱一侧的加大部位,其中,压缩杆定位销8位于拉杆定位销9上方。
所述拉杆(6)在水平上下60度范围摆动,所述连杆(5)和拉杆(6)之间的夹角在0度和60度之间变化。
拉杆6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的连接部位分别为拉杆单销孔16和拉杆双销孔17.连接时,拉杆单销孔16插入拉杆双销孔17,打入拉杆销轴11,增大侧拉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了以下优点:
改善活塞与曲轴之间相互作用,在整个工作循环中,旋转力距保持最佳状态,减少了机械损耗,提高了现有内燃机的燃烧效率和机械效率20%以上;
机械运转稳定性高,运行平稳、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结构紧凑,适用于各种多缸柴油和汽油内燃机,还适用于空压机.
对传统的结构改动小,加工容易,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进气冲程结束,活塞处于下止点;
图2显示压缩冲程,活塞处于气缸之间的上行状态;
图3显示压缩冲程结束,活塞处于上止点,进入燃烧冲程;
图4显示燃烧冲程状态,活塞处于气缸之间的下行状态;
图5是拉杆分解图。
图中
1进气门 10气缸
2排气门 11拉杆销轴
3火花塞 12连杆销轴
4活塞 13连杆顶销
5连杆 14压缩杆滑动面
6拉杆 15曲轴小轴
7压缩杆 16拉杆单销孔
8压缩杆定位销 17拉杆双销孔
9拉杆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云桥,未经陈云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00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处理系统的即时虹吸排泥系统
- 下一篇:电磁传感器及其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