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2616.6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5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智;陈志伟;范纲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回路 式均温 散热 装置 | ||
1.一种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薄型电子产品中,其中该薄型电子产品内部设有具不同发热功率的多个发热源,且其中一发热源的发热功率高于其他的发热源的发热功率而称为主发热源,其他的发热源称为次发热源,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包括:
一封闭管路,分别对应该主发热源及该多个次发热源的位置而形成一环状结构体,且该封闭管路对应该主发热源而设有一第一靠接部,及对应该次发热源而设有至少一第二靠接部;
一工作流体,填充于该封闭管路内,该工作流体于对应该第一靠接部的位置及该第二靠接部的位置吸收不等热量以产生不同的温度,对应该第一靠接部处的温度大于该第二靠接部处的温度;及
一散热件,设于该封闭管路且非位于该第一靠接部及该第二靠接部的位置;使用时,该工作流体于对应该第一靠接部处产生最高的温度,相对于该第二靠接部处之间有温度差而产生压力,供以推动该工作流体于该封闭管路内进行单向的循环流动及驱散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靠接部及该第二靠接部均夹扁该封闭管路而形成的扁平管状结构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夹扁该封闭管路而形成扁平管状结构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有至少一吸热件,设于该第一靠接部与该主发热源,以及该第二靠接部与该多个次发热源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有至少一缓冲室,设于该第一靠接部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有至少一微导流结构,设于该封闭管路内壁面的至少一段,且该微导流结构为金属微粒、金属网、螺纹、微流道或其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为金属背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 为多个散热鳍片间隔设置而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有至少一微导流结构,设于该封闭管路内壁面的至少一段,且该微导流结构为金属微粒、金属网、螺纹、微流道或其组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为金属背板。
11.一种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薄型电子产品中,其中该薄型电子产品内部设有具不同发热功率的多个发热源,且其中一发热源的发热功率高于其他的发热源的发热功率而称为主发热源,其他的发热源则称为次发热源,所述的微型回路式均温散热装置包括:
至少一对封闭管路,每一该封闭管路对应该主发热源及该多个次发热源的位置而形成一环状结构体,该各别的封闭管路对应该主发热源而共同设有一第一靠接部,及对应该多个次发热源而设有至少一第二靠接部;
一工作流体,填充于该各别的封闭管路内,该工作流体于对应该第一靠接部的位置及该多个第二靠接部的位置吸收不等热量以产生不同的温度,对应该第一靠接部处的温度大于该其余第二靠接部处的温度;及
一散热件,设于该各别的封闭管路且非位于该第一靠接部及该多个第二靠接部的位置;使用时,该工作流体于对应该第一靠接部处产生最高的温度,相对于该多个第二靠接部处之间有温度差而产生压力,供以推动该工作流体于该各别的封闭管路内进行单向的循环流动及驱散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26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