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尾气的湿式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3934.4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子刚;胡纯;胡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3/033;F01N1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数量巨大而且还在日益剧增,每天排入大气的尾气较多,而且现有车辆的尾气都是直接排入大气的,没有相应的除尘装置,严重污染空气,并于近期造成多地持续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给人们带来很多的疾病,比如呼吸道疾病,肺病等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的湿式除尘装置,其除尘箱可相对风机及排气管进行拆卸、清洗、加水,具有较好的汽车尾气净化功能,可大大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中大气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尾气的湿式除尘装置,包括汽车车身和排气管,所述汽车车身后底部设有除尘箱,该除尘箱上端设有与之配合的箱盖,除尘箱内装设有水,所述除尘箱于水面下方设有一层第一过滤材料层且于除尘箱底部设有管壁具有若干个出气孔的水下出气管,所述排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该水下出气管连通,所述除尘箱于水面上方设有一层第二过滤材料层,除尘箱于第二过滤材料层的上方设有管壁具有若干个吸气孔的吸气管,所述汽车车身于除尘箱的一侧设有风机,该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吸气管连通。
上述第一过滤材料层、第二过滤材料层与除尘箱之间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除尘箱于第一过滤材料层的上、下方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第一上栅板和第一下栅板,所述第一过滤材料层通过夹设于第一上栅板和第一下栅板之间,而实现与除尘箱的固定连接。所述除尘箱于第二过滤材料层的上、下方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第二上栅板和第二下栅板,所述第二过滤材料层通过夹设于第二上栅板和第二下栅板之间,而实现与除尘箱的固定连接。
上述箱盖与除尘箱之间的具体配合关系为:所述箱盖外周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锁扣,所述除尘箱外侧壁上设有与锁扣配合对应的配接件,所述箱盖与除尘箱闭合时,箱盖的锁扣与除尘箱的配接件扣合锁定,以实现箱盖与除尘箱的相对密封固定。
汽车发动时,风机也同时启动,将排气管排出的尾气吸入水下出气管,尾气从水下出气管的出气孔中排出,经过第一过滤材料层的过滤,再通过第二过滤材料层,进入吸气管,最后由风机将干净的气体排出。
汽车行驶结束后,只要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拆下,移出吸尘箱,再打开箱盖,取出第二上栅板、第二过滤材料层、第二下栅板、第一上栅板、第一过滤材料层和第一下栅板,然后倒出除尘箱内的污水,并将除尘箱、第二过滤材料层和第一过滤材料层冲洗干净再装上第一下栅板、第一过滤材料层、第一上栅板、第二下栅板、第二过滤材料层和第二上栅板,最后盖上箱盖,接上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即可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箱可相对风机及排气管进行拆卸、清洗、加水,具有较好的汽车尾气净化功能,可大大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中大气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箱盖与除尘箱的局部配合示意图。
其中:1排气管;2除尘箱;3箱盖;4水;5第一过滤材料层;6水下出气管;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过滤材料层;9吸气管;10风机;11第二连接管;12第一上栅板;13第一下栅板;14第二上栅板;15第二下栅板;16锁扣;17配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尾气的湿式除尘装置,包括汽车车身和排气管1,所述汽车车身后底部设有除尘箱2,该除尘箱2上端设有与之配合的箱盖3,除尘箱2内装设有水4,所述除尘箱2于水面下方设有一层第一过滤材料层5且于除尘箱2底部设有管壁具有若干个出气孔的水下出气管6,所述排气管1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该水下出气管6连通,所述除尘箱2于水面上方设有一层第二过滤材料层8,除尘箱2于第二过滤材料层8的上方设有管壁具有若干个吸气孔的吸气管9,所述汽车车身于除尘箱2的一侧设有风机10,该风机10的进风口通过第二连接管11与吸气管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3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