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煤粉储供系统的计量式给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4775.X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榕杰;赵长兴;倪光幸;黄成梠;薛瑜;赵雪;俞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2 | 分类号: | F23K3/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煤粉储供 系统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储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煤粉储供系统的计量式给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煤燃烧所提供的能源是大多数工业锅炉所采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满足锅炉燃烧要求,需将原煤碾磨成细粉,以一定的风煤比,经过特定的煤粉输送系统,将其送进锅炉中。在整个煤粉输送的过程必须是安全可靠、连续、准确、稳定的。这时煤粉储供系统的参数配置是否合理,准确,关系到整个锅炉系统能否正常运转,故应慎重对待。
煤粉储供系统一般分为储粉装置和供粉装置,储粉装置用于储存煤粉并且持续送粉给供粉装置,由供粉装置供粉给锅炉进行燃烧,在给粉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煤粉不会堵塞供给管道,而且还需要按照生产所需能源进行定量且精准地给料,现有供粉装置由于开发有限,大多直接采用送粉管直接给料,煤粉在送粉管内易堵塞,系统其它部分运行产生的振动等因素会影响送粉管的程重精度,由此很难同时做到不堵塞且给料精准作用。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供粉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煤粉储供系统的计量式给粉装置,具有供粉不堵塞、计量精准、稳定可靠等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煤粉储供系统的计量式给粉装置,其安装在储供系统的储粉罐下料口的下方位置,主要包括有均带有驱动机构的破碎绞龙、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该破碎绞龙、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间采用软连接方式上下依 次进行传送连接,所述破碎绞龙安装在所述储粉罐的下料口处,所述称重绞龙的出料端处连设有称重传感器,该称重绞龙的出料口软连接有一文氏管,该文氏管的一自由端口为出料口,另一自由端口装设有一罗茨风机。
所述破碎绞龙包括推料轴和二螺旋叶片,该二螺旋叶片分别设在所述推料轴两端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破碎绞龙的中间底部位置设有与所述送料绞龙的入料口相软连接的出料口。
所述破碎绞龙的出料口处安装有一用于隔离储粉罐和送料绞龙的关风机。
所述破碎绞龙的正上方设有二呈倒“V”字型的减压板。
所述破碎绞龙和送料绞龙的驱动机构为在变频控制方式下工作的驱动电机,所述称重绞龙为在工频控制方式下工作的驱动电机。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供粉装置工作时,储粉罐内的煤粉经由其出料口进入破碎绞龙内破碎,经破碎后的煤粉依次经由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通过螺旋推进方式均匀给料,最终煤粉由称重绞龙的出料口送出并且进入文氏管,之后在罗茨风机产生高风压低风量的风的作用下,通过文氏管将煤粉在管道内打散,最终吹进炉膛内。
所述给粉装置首先经由破碎绞龙压力破碎,然后由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螺旋推进输送,最后由罗氏风机和文氏管配合进行气力输送供粉,保证了煤粉不会在管道内堵塞,称重绞龙的给料情况通过称重传感器进行在线计量,所述各绞龙机构间均采用软连接方式连接,它能够将系统其它部分运行产生的振动等影响称重传感器称重精度的因素消除,由此最大限度的保证称重系统的精准性。本案给粉装置还可以通过流量监测机构控制称重绞龙运转速度不变,而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以及重量传感器反馈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破碎绞龙及送料绞龙的送粉速度,由此进一步确保称重绞龙内不堵塞,并且优化称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储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储粉罐 1 破碎绞龙 2
送料绞龙 3 称重绞龙 4
称重传感器 5 文氏管 6
罗茨风机 7 关风机 8
减压板 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案涉及一种新型煤粉储供系统的计量式给粉装置,如图1所示,其安装在储供系统的储粉罐1下料口的下方位置,主要包括有均带有驱动机构的破碎绞龙2、送料绞龙3、称重绞龙4,还包括有称重传感器5、文氏管6及罗茨风机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4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产养殖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专捕野杂鱼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