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5268.8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周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萨浦刀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60 | 分类号: | B24B3/60;B24B4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全自动 刀带磨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刀带的接头处理及表面光洁处理分别采用不同的机械进行磨削和抛光,刀带安装于机械上时都是采用人工锁紧,既费时又费力,且在磨抛的过程中需要靠人工进行前后和纵横的操作,以防刀带过磨或过抛。有的刀带磨床使用双磨头双面对磨,但无法保证磨头和刀带面的精确平行, 以至于无法磨削到产品使用厚度的标准。目前磨头的固定一般釆用燕尾槽卧式固定,既不稳定又容易被粉尘磨损;传统的被动刀轮一般釆用轴套滑动、主架采用钢架固定,被动轮座不能自行移动和锁定,且容易产生共振。而刀带的进岀调节机构采用被动刀轮与调节分离架通过螺栓固定调节,无法满足设备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该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可以对刀带实现自动张紧,刀带磨削的厚度公差一致,可以实现刀带一次性磨抛成形,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包括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安装有磨头、主动轮轴和被动轮轴,所述磨头、主动轮轴和被动轮轴呈并列平行安装,所述磨头安装有砂轮,所述磨头驱动连接有横向进刀主机和纵向运行主机;所述主动轮轴套设有主动轮,所述被动轮轴套设有被动轮,所述主动轮轴通过皮带轮连接有主动轮电机,所述被动轮轴连接有变速箱电机;所述被动轮轴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活动底座,所述被动轮轴安装于活动底座,所述活动底座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安装有电接压力表,所述电接压力表与变速箱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底座的前方设置有光轴固定板,所述光轴固定板通过精密硬光轴与活动底座连接,所述被动轮轴后端下方设置的精密硬光轴套设有三个万向节轴承,所述被动轮轴前端下方设置的精密硬光轴套设有两个万向节轴承,所述被动轮轴前端下方设置的精密硬光轴的两个万向节轴承与所述被动轮轴后端下方设置的精密硬光轴的其中两个万向节轴承对称,所述被动轮轴后端下方设置的精密硬光轴的另一个万向节轴承驱动连接有刀带进出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被动轮轴的前端套设有被动轮前轴承,所述被动轮轴的后端套设有被动轮后轴承;所述主动轮轴的前端套设有主动轮前轴承,所述主动轮轴的后端套设有主动轮后轴承。
再进一步地,所述被动轮轴下方设置有主机长丝杆,所述主机长丝杆的一端与变速箱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主机长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安装有数百分表。
优选的,所述主机长丝杆通过主螺母与工作台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方包覆有机壳外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首先通过所述变速箱电机驱动被动轮轴对刀带进行张紧,此时与活动底座连接的液压缸内的压力增大,当压力升至设定的压力时,安装于液压缸的电接压力表连接到变速箱电机切断电源,可以对刀带实现自动张紧;由于所述磨头、主动轮轴和被动轮轴呈并列平行安装,磨头横向运行使砂轮表面与刀带呈平行状态,保证了刀带磨削的厚度公差一致性,实现刀带一次性磨抛成形,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精密全自动刀带磨抛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俯视图。
图1至图4中包括有标记:
1——工作台 2——磨头
3——主动轮轴 4——被动轮轴
5——砂轮 6——横向进刀主机
7——纵向运行主机 8——主动轮
9——被动轮 10——皮带轮
11——主动轮电机 12——变速箱电机
13——活动底座 14——液压缸
15——电接压力表 16——被动轮前轴承
17——被动轮后轴承 18——主动轮前轴承
19——主动轮后轴承 20——光轴固定板
21——精密硬光轴 22——万向节轴承
23——刀带进出调节装置 24——主机长丝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萨浦刀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萨浦刀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波纹仿真立体装饰膜
- 下一篇:磨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