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车丝机的外倒刀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5352.X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2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青;徐辉;刘国辉;杨振东;李发强;朱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1/46 | 分类号: | B23G1/46;B23G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车丝机 外倒刀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数控车丝机的外倒刀夹。
背景技术
CTM-30车丝机是由德国引进的油套管加工专用数控车丝机,加工方式为管子固定,工具头旋转,使用组合刀具,多个刀片车丝一次成型,加工效率高。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CTM-30车丝机中刀杆的刀杆结构图之一。如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中CTM-30车丝机中刀杆的刀杆结构图之二。工具头上装有6个刀杆(A1~A3,B1~B3)和6个组合刀夹(A1~A3,B1~B3),刀具固定在组合刀夹上。车丝机有6个刀位,A1、A2、A3安装车丝刀,B1、B2、B3就安装外倒刀、端面到和内倒刀。
在加工圆螺纹时因为切削量较大,在螺纹结束后刀片还没有离开管体表面,需要有个退刀的过程。而组合刀具设计为扒荒刀与螺纹梳刀安装在同一个固定的刀夹内,扒荒刀先于螺纹梳刀车丝,所以在退刀时扒荒刀已经在螺纹总长之外车削了一段管子表面(即产生了白脖)。
如图3所示,是现有技术中车丝刀与扒荒刀安装在同一个组合刀夹内的结构图。车丝刀12和扒荒刀13安装在一个固定的组合刀夹11上,扒荒刀13位于车丝刀12前20mm处,两把刀的切削量不能单独控制,在车丝刀12退刀时,扒荒刀13已经在有效螺纹之外车削了一段20mm长的白脖。
由于油套管上产生白脖,在油田下井时,不能准确判断螺纹尾扣,无法判断油套管的拧接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生产厂家经常收到油田提出的异议,导致圆螺纹不能正常生产。其次,因为采用一次车丝成型,切削负载大,使用中发现工具头的刚度不够,导致产品单项值极不稳定,高钢级和偏梯形螺纹的油、套管不能正常生产。同时较大的切削力使得刀具消耗量增大,工具头使用寿命低,平均每各月要更换一次工具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控车丝机的外倒刀夹,配合A刀杆和B刀杆使用,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能够降低载荷,同时解决单项值不稳定和白脖缺陷的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控车丝机的外倒刀夹,包括设置有冷却水通道的外倒刀夹,所述外倒刀夹还设置有扒荒刀、扒荒刀冷却水通道和扒荒刀冷却水孔,所述扒荒刀冷却水通道和所述冷却水通道相通。
进一步:所述扒荒刀为圆形。
进一步:所述圆形的扒荒刀的直径为16mm。
进一步:所述外倒刀夹设置有外倒刀。
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效果如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车丝过程中,载荷降低了40%,同时解决了单项值不稳定和白脖缺陷的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经过现场实验,成功车丝了直径139.7mm、177.8mm、244.5mm三个规格的圆螺纹和偏梯螺纹套管。因为降低了加工过程中丝杠负载,丝扣单项值明显稳定,提高了成材率,一次车丝合格率由95%提高到99%以上。同时降低了刀具消耗,吨钢刀具消耗降低了10元。工具头寿命提高一倍,降低了工具头精度的要求,精度从0.02mm降低到0.05mm。从根本上消除了长圆螺纹存在的白脖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CTM-30车丝机中刀杆的刀杆结构图之一;
图2是现有技术中CTM-30车丝机中刀杆的刀杆结构图之二;
图3是现有技术中车丝刀与扒荒刀安装在同一个组合刀夹内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从A刀杆上去掉扒荒刀的改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扒荒刀改装到B刀杆上外倒刀夹、端面刀夹和内倒刀夹上的叠加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外倒刀夹的正视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外倒刀夹的仰视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外倒刀夹的俯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端面刀夹的正视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端面刀夹的仰视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端面刀夹的俯视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内倒刀夹的正视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内倒刀夹的仰视图;
图8c是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内倒刀夹的俯视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中B刀杆的结构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中B刀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分析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单项值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工具头的刚度不够,车丝过程中丝杠负载大,产生了弹性变形,使得车丝后产品数据不稳定,特别是在加工高钢级时候数据变化大。要想稳定车丝后的螺纹参数就必须降低车丝过程中丝杠的负载。
1、产生较大负载的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火花成形机床的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简易废料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