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转动破拱机构的污泥料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5523.9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7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饶宾期;曹黎;杨云飞;董荣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88/68 | 分类号: | B65D88/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机构 污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带转动破拱机构的污泥料仓,尤其适用于污水或高粘度的粘稠物料的平底形料仓。
背景技术
在当前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为污水在池中经过化学方法处理后成为含水率98%左右的污水,通过输送泵进入到隔膜压滤机进行机械脱水后变为含水率60%-70%的污泥滤饼,再经过污泥料仓存放后进行干化处理,达到所要求的含水率(45%以下)后装车运出。由于含水率60%-70%的污泥具有高粘度,附着性强等特点,依靠其自身的重力很难流动到料仓出口,在料仓内容易发生起拱、粘仓、堵塞等现象,而料仓一旦堵塞,不仅影响到料仓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严重破坏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因此,如何以最安全、最节能、最迅速的方法清除料仓起拱、堵塞、粘仓等情况,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破拱的方法较多,有人工破拱、水力破拱、风力破拱、震动破拱、机械装置破拱等。其中采用滑架破拱是当前使用较为非常广泛的一种破拱装置,如德国普茨迈斯特、施维英等为代表所研究的污泥料仓都是采用滑架来进行破拱。该装置为在料仓的下端设置有破拱滑架,滑架放置在导轨上,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不停的来回直线滑动实现破拱。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物料的起拱问题,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大量的物料压在滑架上,滑架直接在导轨上滑动,滑架受到很大的压力且摩擦系数大,需要很大的液压才能驱动滑架工作,也即要求较大的液压站及功耗来提供液压驱动力;(2)如果在滑架和导轨之间设置滚轮,使得滑架在导轨上滚动,将滑架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虽然可以减小滑架的拉力,但是对于滚轮的密封要求高;(3)由于滑架一直不停的来回推拉,且滑架和导轨之间直接接触,污泥等物料中含有坚硬的砂石等,滑架和导轨在长时间的运动之后容易磨损,难以保障驱动滑架的液压油缸的水平运动,导致油缸的损坏;(4)随着滑架在不停的推拉,滑架将污泥挤堆在料仓的在两侧壁上,料仓两侧的污泥会堆积得越来越多且滑架挤压得越来越结实,如不及时清理将影响油缸的行程,严重的会损坏液压油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擦阻力小、料仓壁不易堆料、能耗低的带转动破拱机构的污泥料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带转动破拱机构的污泥料仓,包括料仓本体、螺旋输送器、破拱机构和破拱驱动机构,所述的破拱机构置于料仓本体内,所述的破拱驱动机构与破拱机构连接,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置于料仓本体下部;所述的料仓本体包括上仓体和下仓体,上下仓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设有条状下料通道,螺旋输送器安装于下仓体内,并位于条状下料通道的正下方,下仓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破拱机构为转动破拱机构,所述的转动破拱机构包括刮板、转动组件和固定杆,所述的刮板连接在转动组件上,所述的固定杆固定于隔板中心,所述的转动组件经固定杆安装在隔板上,转动组件与破拱驱动机构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往复式的滑架结构,通过破拱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破拱机构运动,转动破拱机构的刮板与隔板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在刮板转动破拱时与隔板之间摩擦力较小,同时刮板的两部分分布在条状下料仓的两侧,因而刮板只需转动一定角度就能对整个上仓体破拱,下仓体主要用于安装螺旋输送器并实现出料;本实用新型由于刮板转动时与仓体没有直接摩擦,摩擦力小,并且能够对整个仓体破拱,不易发生堆料现象,同时转动式破拱能耗低,非常节能。
作为改进,所述的转动组件包括旋转臂和旋转外套,所述的旋转外套设置于固定杆上,所述的刮板连接在旋转外套上,旋转臂也连接在旋转外套上,旋转臂与破拱驱动机构连接;采用该设计,通过旋转外套和旋转臂的配合,在破拱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提高传动力矩,从而降低破拱驱动机构的驱动力。
作为改进,所述的破拱驱动机构为液压机构,所述的液压机构包括液压系统和液压杆,所述的液压杆通过连杆与旋转臂连接,所述的连杆的两端均与旋转臂和液压杆铰接;该设计采用液压驱动,并增设连杆为传动部件,进一步延伸了传动力矩,提高了破拱效率,更为节能。
作为改进,所述的转动组件还包括内套,所述的内套位于固定杆与旋转外套之间,内套通过两个防松螺母固定于固定杆上,内套的上端面抵住防松螺母,下端面与旋转外套的内底部接触;提高了旋转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在固定杆上套设内套,同时内套方便加工和安装,可替换性强,从而避免了固定杆磨损后的更换,而只需更换内套,并根据不同场合和旋转外套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内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支撑剂渗透时间的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 下一篇:金属腕表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