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落锤夹持机构及落锤冲击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9333.4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8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陆宏文;陈向平;相顺强;雷国凯;姚谷;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914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锤 夹持 机构 冲击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试验机,尤其涉及一种落锤夹持机构及落锤冲击试验机。
背景技术
现有落锤冲击试验机通常使用吊钩、电磁铁或机械手爪将落锤提拉到所需的高度冲击待试验工件。吊钩提拉落锤的方式在落锤自由下落冲击待试验工件时,吊钩全程与落锤连接,而不能自动与落锤分离,由于吊钩全程与落锤连接,容易影响落锤的整体重量和下落的速度,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而电磁铁的方式在试验过程中若遇到断电的情况,则会导致落锤意外下落,容易造成事故;由于机械手爪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需要借助许多设备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导致试验机整体的制造成本高、不易控制,有些机械手爪夹持落锤不稳固,容易造成落锤“脱爪”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紧固夹持落锤的落锤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落锤夹持机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落锤夹持机构,包括安装于落锤上的夹持头、套设于该夹持头上的夹持套、套设于该夹持套上的滑动套、具有活动腔的框架以及具有推拉杆的推拉装置,所述夹持套与所述框架刚性连接,所述推拉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上,其推拉杆穿入所述框架的活动腔内并与所述滑动套连接,所述夹持头具有一环壁沟槽,所述夹持套与该环壁沟槽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锥形孔,该锥形孔内置有可卡入所述环壁沟槽内的钢球,所述滑动套内设有容所述钢球滑入的借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杆通过横板与所述滑动套连接。
具体地,所述借位槽的侧壁与所述滑动套的内壁斜面过渡或弧面过渡。
优选地,所述推拉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落锤夹持机构具有以下优点:推拉装置将滑动套提拉至其借位槽与夹持套上的锥形孔相对的位置,钢球一部分滑入借位槽内,夹持套即可套于夹持头上。夹持套套于夹持头上后,夹持套上的锥形孔与夹持头的环壁沟槽相对,推拉装置向下推动滑动套,钢球被推挤出借位槽,同时滑入环壁沟槽内,这样,夹持头被稳固地夹持于夹持套内。由于钢球卡入环壁沟槽后没有向外滑动的借位空间,无需担心因钢球脱位导致夹持头滑出夹持套。若推拉装置向上提拉滑动套,夹持套上的锥形孔与滑动套上的借位槽相对,钢球一部分滑入借位槽内,此时,夹持头即可与夹持套分离,起到松放落锤的效果。该落锤夹持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夹持、松放落锤容易,有效解决现有落锤夹持机构不稳固、制造成本高和容易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落锤冲击试验机,包括机架、落锤以及具有牵引杆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上,还包括上述落锤夹持机构,所述落锤夹持机构与所述牵引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两分别位于所述落锤夹持机构两侧的导轨,两所述导轨上均套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落锤夹持机构的框架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落锤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牵引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落锤冲击试验机具有以下优点:落锤冲击试验机的牵引装置将夹持有落锤的落锤夹持机构提拉到所需的高度,然后控制推拉装置使落锤夹持机构松放落锤,落锤即可自由下落冲击待冲击工件。该落锤冲击试验机由于采用了上述落锤夹持机构,无需复杂的辅助设备即可稳固地夹持和松放落锤,其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容易安全、不影响试验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锤冲击试验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锤冲击试验机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锤冲击试验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锤夹持机构处于未夹持状态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锤夹持机构处于夹持状态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锤夹持机构处于夹持状态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9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起动机性能测试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仪器设备中的超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