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燃烧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104.4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常厚春;马革;张湘波;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7/00 | 分类号: | F23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燃烧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和矿物能源已知探明储量的日益减少,传统能源正在加速朝向枯竭的边缘。为了积极应付即将到来能源危机,人们找到了替代的可再生能源,而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绝色能源。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循环利用、生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主要取之农林废弃物,取之不尽,通过一系列的深加工,通常生产出生物质颗粒或粉料,将两者分别进行燃烧后转化成生物质能源为工业提供了替代能源,不仅解决了农林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减少了CO2和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
在生物质燃烧设备中,导热油炉是一种供热装置,它包括炉体和燃烧器。其中,燃烧器由于自身的结构存在设计缺陷,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不完全,生物质烟气温度不高,致使导热油炉的导热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生物质燃烧底座。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燃烧底座,包括底板、燃烧室和炉排,还包括一容纳空气的风室,所述燃烧室为圆筒形,其壁体开设有与风室连通的风孔。
所述燃烧室外围环绕一固定于底板上的圆筒体,圆筒体内壁面与燃烧室外壁面具有一空间作为风室,风室开口处封堵一密封件。
所述风室由底板、燃烧室壁体、燃烧室外围环绕的一圆筒体及燃烧室上部安装的法兰构成。
所述风孔由位于炉排上方的上风孔和中风孔及位于炉排下方的下风孔组成。
所述中风孔的轴心线与燃烧室的径线的夹角为25~40°。
所述下风孔的轴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燃烧底座增设了风室,且在燃烧室壁体开设与风室连通的风孔,使风室的空气通过风孔分配到燃烧室内参与燃烧,使燃烧更加充分,以产生高温的生物质烟气。
附图说明
图1为燃烧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风孔布置图。
图3为导热油炉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生物质燃烧底座,总体上呈圆筒形,由底板1、燃烧室3、作为保温层的圆筒体4和法兰5组成。燃烧室3和圆筒体4均座落在底板1上。燃烧室的外直径为1300mm,圆筒体的内直径为1800mm,因而形成了容纳空气的风室7。燃烧室3的底部设置有下饲式炉排组件2,而上部的开口作为烟气出口。圆筒体4上部的开口则由法兰5封闭,使风室具有密闭的空间。生物质燃料(如生物质颗粒)在下饲式炉排上燃烧产生生物质烟气,为了使燃烧更充分以产生高温生物质烟气,燃烧室3的侧壁开设有风孔,为燃烧室内部空间补充更多所需空气。风孔由上风孔6、中风孔8和下风孔9组成,上风孔6位于距离烟气出口下方100mm处,中风孔8位于距离炉排2上方100mm处,下风孔9位于炉排2下方100mm处。上风孔和中风孔均是水平布置,而下风孔则是倾斜布置。具体地,下风孔的轴心线与水平方向成20°夹角,且出风口朝向上方。上风孔的数量为4个,中风孔的数量为10个,下风孔的数量为6个。
如图2所示,燃烧室燃烧生物质燃料时,会形成火焰中心区域。中风孔8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中心区域的假想外圆10相切,即是中风孔轴心线与燃烧室径线成35°夹角(图中夹角a处)为宜,以形成旋风式燃烧,有利于充分燃烧。
如图3所示,生物质燃烧底座12应用在导热油炉设备,其作为燃烧器部件。生物质燃料由输送装置11送入到下饲式炉排,燃烧过程中,由下风孔9提供初次燃烧所需空气,具有火焰的二次燃烧所需空气由中风孔8提供,且在旋风的作用下,形成旋风式燃烧,此时产生的生物质烟气上升到烟气出口处,再由上风孔6提供三次风,三次风有利于生物质灰分的充分燃烧,最终产生的生物质烟气进入炉体13,与油换热管进行热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铝合金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 下一篇:铝合金保温装饰一体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