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投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295.4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达;燕福龙;齐俊桐;刘刚;吴镇炜;夏泳;吴旭民;鲁功平;张德永;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4 | 分类号: | B64F1/04;A62C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投放 | ||
一种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器主体(1)及分别安装在投放器主体(1)两侧的开关控制装置和支撑装置,其中开关控制装置包括舵机(3)、十字杠(4)及由舵机(3)控制转动的舵机开关(23),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5)、支撑杆固定件(6)及弹杆(7),所述舵机(3)安装在投放器主体(1)上,十字杠(4)铰接在投放器主体(1)上,十字杠(4)的一端与所述舵机开关(23)抵接;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与安装在投放器主体(1)上的支撑杆固定件(6)铰接、并在铰接处设有扭转弹簧(18),支撑杆(5)的另一端设有弹杆(7),十字杠(4)的另一端与支撑杆(5)的另一端之间为柔性连接;待投的投放物位于投放器主体(1)内,由投放器主体(1)及支撑杆(5)支撑,投放物的引信通过所述弹杆(7)顶紧;所述柔性连接在投放时与十字杠(4)分离,支撑杆(5)通过扭转弹簧(18)的弹力作用绕铰接处转动,为投放物留出下落空间。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为绳子(9),该绳子(9)的一端与支撑杆(5)的另一端相连,绳子(9)的另一端设有铁环(11),所述铁环(11)套在十字杠(4)的另一端。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杠(4)与投放器主体(1)铰接的位置靠近十字杠(4)的另一端,在十字杠(4)的另一端设有环形槽,所述铁环(11)扣到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绳子(9)对十字杠(4)的拉力通过十字杠(4)的一端与舵机开关(23)抵接平衡。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向上弯折、与支撑杆固定件(6)铰接,所述扭转弹簧(18)的一端卡在支撑杆(5)上,另一端卡在支撑杆固定件(6)上;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支撑投放物的圆弧形挡边(22)。
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开有通孔,该通孔内安装有套筒(16),所述弹杆(7)的一端由套筒(16)穿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4),弹杆(7)的另一端与支撑杆(5)之间设有套在弹杆(7)上的压缩弹簧(8)。
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24)与支撑杆(5)之间加设有套在弹杆(7)上的垫片(17),弹杆(7)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往复移动。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器主体(1)包括顶板(19)、肋板(21)及多块竖直板(20),所述顶板(19)与多块竖直板(20)围成容置投放物的空间,该空间的一侧及底面为开放式结构,所述舵机(3)及支撑杆固定件(6)分别安装在顶板(19)上,十字杠(4)铰接在一侧的竖直板(20)上,支撑杆(5)位于所述空间开放的一侧;所述空间内设有连接顶板(19)与竖直板(20)的肋板(21)。
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十字杠(4)的竖直板(20)的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支撑投放物的圆弧形挡边(22)。
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9)为长方形板,其长度方向的两边及任一宽度方向边分别连接三块竖直板(20),其中与顶板(19)任一宽度方向边连接的竖直板(20)上铰接十字杠(4);所述顶板(19)及竖直板(20)上分别开有孔。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器主体(1)上安装有U形固定件(12),多个自动投放器通过各自的U形固定件(12)组装到一根横梁(15)上,各自动投放器上的舵机(3)分别与控制器(25)相连,通过所述控制器(25)分别控制各自动投放器的舵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2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