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984.5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9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骞;白国华;姜涛;杨永斌;范晓慧;李光辉;郭宇峰;陈许玲;张元波;许斌;黄柱成;袁礼顺;朱忠平;张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混合 透气性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衡量铁矿烧结混合料制粒效果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法和球团法是目前工业应用的两类主要的铁矿粉成型造块方法。而烧结法又是目前工业应用比较成熟,技术稳定的造块方法。
在烧结生产过程中,烧结机的生产率同垂直烧结速度成正比关系,而烧结速度又与单位时间内通过料层的空气量成正比,因此研究烧结料层的透气性的变化规律,寻找改善烧结料层透气性的途径,对提高烧结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又受原料性质、制粒水分、添加剂、制粒工艺设备等的影响,因此在每一次原料性质、制粒水分、添加剂、制粒工艺设备发生变化时都需要测定混合料的透气性,从而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烧结作业正常高效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烧结料层的透气性测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准确测得混合料透气性指数的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测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测定装置,包括机架、用于装放烧结混合料的底部均匀排列有多个圆孔的试验杯、抽风机、压力传感器、压力显示装置、流量计、真空锥体,所述的真空锥体固定于机架的台面下,所述的试验杯放置于真空锥体上,真空锥体的侧壁上开有二通风口,其中一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至通过法兰固定于机架台面上的流量计的一端,另一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至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流量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抽风机,所述的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至固定于台面上的压力显示装置。
所述的一种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测定装置,所述的流量计与真空锥体连接的软管上设有用于调节风量的调节阀。
所述的一种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测定装置,所述的真空锥体的底部设有可拔出的塞子。
所述的一种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测定装置,试验杯的底部的圆孔直径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设备简单安全,可准确的、定性和定量的反应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情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架,2为压力显示装置,3为压力传感器,4为试验杯,6为流量计,7为法兰,8为真空锥体,9为调节阀,10为塞子,12为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用于装放烧结混合料的底部均匀排列有多个圆孔的试验杯、抽风机、压力传感器、压力显示装置、流量计、真空锥体,真空锥体固定于机架的台面下,试验杯放置于真空锥体上,真空锥体的侧壁上开有二通风口,其中一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至通过法兰固定于机架台面上的流量计的一端,另一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至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抽风机,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至固定于台面上的压力显示装置。流量计与真空锥体连接的软管上设有用于调节风量的调节阀。真空锥体的底部设有可拔出的塞子。试验杯的底部的圆孔直径为3mm。
本实用新型由抽风机、流量计和调节阀控制通过料层风的流量,通过压差计测得气体通过料层时的压头损失,读取流量值和压差值,并通过E.W.Voice公式即可计算得到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指数。通过压差值可定性反映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
本实施例中,试验用来装烧结混合料的不锈钢试验杯内径为100mm、高为200mm,底部均匀排列Φ3mm的圆孔,以便气流通过试验杯。流量计为LZB—25玻璃转子流量计,量程为1.6—16M/H。压差计型号为PCP-SD05,量程为0~10kPa。
本实用新型的测定方法是:将经混合制粒后的烧结混合料轻松装入试验杯4中,将实验杯缓慢放在真空锥体上,启动抽风机12,通过调节阀9将流量计6调至10M3/min,此时记录压力显示装置3读数,通过E.W.Voice公式即可算出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指数(单位为J.P.U)。该测定重复三次,误差不大于5%,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实验的最终结果。
E.W.Voice公式如下:
其中:Q为通过料层的风量,m3/min;
A为抽风面积,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9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