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近视度数测量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1084.2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9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曹东;李玉珍;费新峰;刘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武;曹东;李玉珍;费新峰 |
主分类号: | A61B3/032 | 分类号: | A61B3/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近视 度数 测量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视力测量仪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半自动近视度数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近视(Myopia)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其中屈光近视最为严重。屈光近视可达到600度以上,即高度近视。
目前,近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不断下降,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2004年,教育部作了一个《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在此报告中,中国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而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60%,中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随着电视及电脑的普及,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在校学生视力不良(主要为近视)检出率为:中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初中生为55.32%,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77.9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学生近视患者超过六千万,因近视致盲人数三十多万人。
针对上述种种近视带来的危害,青少年近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若实用新型出一种造价低廉且使用方便的近视度数测量的工具,那无疑给在近视中的青少年时刻给予了一个警示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造价低廉的近视度数测量工具,从而给青少年时刻给予了一个警示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半自动近视度数测量仪器,其构造主要包括:测视力表、平板光源、仪器箱、反光镜、度数刻度尺,所述的仪器箱内斜铺设有一张测视力表;仪器箱内顶面设有平板光源,一侧面设有反光镜;仪器箱基座处设有度数刻度尺。
上述的测视力表呈阶梯状。
上述的度数刻度尺上设有度数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了半自动式,可以使测试者与使用的器械进行一个测量的互动,达到人配合机械进行测试的效果;操作简单,仪器构造小巧灵活、造价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近视度数测量仪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眼睛,2-测视力表,3-平板光源,4-仪器箱,5-反光镜,6-度数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半自动近视度数测量仪器,其构造主要包括:测视力表2、平板光源3、仪器箱4、反光镜5、度数刻度尺6,所述的仪器箱4内斜铺设有一张测视力表2;仪器箱4内顶面设有平板光源3,一侧面设有反光镜5;仪器箱4基座处设有度数刻度尺6。
所述的测视力表2呈阶梯状。
所述的度数刻度尺6上设有度数表。
待测者的眼睛1通过小孔查看测视力表2,测视力表2通过反光镜5的二次反射,其可以缩小仪器结构的体积;通过平板光源3的恒定亮度照射,确定测量的环境变量;测视力表2呈阶梯状实现分段查看近视测量;仪器箱4基座处设有度数刻度尺6实现按远近能否看清事物的原理来达到测量近视度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武;曹东;李玉珍;费新峰,未经刘文武;曹东;李玉珍;费新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1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栅极驱动电压供应装置、供应方法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价格比较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