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1888.2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3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峰;万全;邱旭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典制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129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螺杆 制冷 机组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杆式制冷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大力提倡和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在建筑总能耗中制冷和空调设备能耗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制冷和空调主机设备的能效提升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型中央空调和低温冷冻冷藏场所普遍采用使用螺杆式压缩机的制冷主机,螺杆式压缩机以其较高能效比和可靠性普遍替代了原有的活塞式压缩机,但螺杆式压缩机大多采用喷油式压缩,压缩机的排气会将一部分的冷冻油带出压缩机,为防止压缩机的冷冻油进入系统,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造成影响,从而使机组的整体运行能效比及安全性大为下降,特别是对于采用满液式蒸发器的冷水机组和低温冷冻机组蒸发器回油非常困难,所以需要在压缩机的排气端设置油气分离器,虽然在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内部装有内置式油气分离器,但是油气分离不够彻底,仍然会有大量的油随着排气管进入换热器内,为此很多厂家在机组的冷凝器进口之前配置了二次油气分离器,以期尽可能减少进入换热器中的冷冻油量。
另一方面,如果将二次油气分离器外置,为了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外置油气分离器一般体积都较大,不管其采用立式还是卧式的结构形式,都会占据机组的空间,使得结构趋于复杂,于是有厂家将二次油气分离器内置于冷凝器的上部,以简化外部结构。将二次油气分离器内置于冷凝器之中,其结构形式类似于卧式油气分离器形式,但是这种设计在实践中油气分离的效果不甚理想,而且给冷凝内部的设计和加工带来一定的难度,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旋流分离、转向分离和过滤分离等多种分离方式进行油气分离的用于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好且效率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出气管、壳体、一组旋流刷筒、上支撑板、下支撑板、集油包、回油管、过滤帽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从所述壳体的侧面引入,所述一组旋流刷筒竖直地均匀围绕在以壳体轴线为圆心的圆周线上且底部穿过并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板的孔洞上,旋流刷筒内设有旋流刷,所述出气管由壳体顶部中心插入且其底端装有过滤帽,所述下支撑板位于上支撑板下方并在位于过滤帽的下方开有圆形过油孔,所述集油包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回油管相连;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冷凝器的入口相连,回油管接到压缩机的回气端。
根据上述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分为三个分离空间和一个储油空间:壳体内壁与旋流刷筒的外壁之间为第一分离空间;旋流刷筒的内部为第二分离空间;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为第三分离空间;下支撑板和集油包之间为储油空间。油气混合物由进气管进入壳体内首先进入第一分离空间,沿着壳体内壁圆周运动产生旋流离心和转向的作用,实现第一次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油液沿着壳体内壁和旋流刷筒的外壁向下流至上支撑板上;经过第一分离空间的油气混合物在转力的带动下上升,从旋流刷筒的顶端进入第二分离空间,旋流刷的旋转使油气混合物产生旋流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次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油液沿着旋流刷筒的内壁流至下支撑板上;经过第二分离空间的油气混合物从旋流刷筒的底部进入第三分离空间,并流向出气管底部的过滤帽,过滤帽对油气混合物过滤,进行第三次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气体沿着出气管向上溢出,分离出的油液下降从圆形过油孔落入储油空间,最后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内。经过多次转向和三次分离,油含量极低的制冷剂气体从出气管排出至冷凝器内。
为了优化第一分离空间的分离效果,所述进气管沿着所述壳体外壁切线方向引入壳体内,此时形成的旋流空间较大,油气混合物进入壳体内,有足够的空间绕着壳体内壁一周进行旋流离心和转向,油气分离充分。
优选地,所述旋流刷由不锈钢丝针缠绕在刷杆上组成,所述旋流刷的外径大于所述旋流筒的内径保持过盈配合,因此油气混合物可在旋流刷的旋转下,充分的在每层不锈钢丝针之间进行旋流运动,经过层层分离,最后从旋流刷筒底部流出的油液和气体分离地较为完全,第二次分离效果显著。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上开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位于旋流刷筒与壳体之间,经过第一分离空间分离出的油液可直接通过漏油孔进入第三分离空间,再经过第三分离空间的分离流入储油空间,故没有进入第二分离空间的油液还可通过第三分离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油气分离,无遗漏的将可能混有气体的油液进行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典制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典制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1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窖池测温用物联网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观测农药雾滴在靶标表面沉积状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