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极群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2280.1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超;陈默;吴涛;战祥连;王刚;曹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5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型铅酸 蓄电池 极群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极群组,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型铅酸蓄电池广泛用于工矿企业、仓库、码头及车站使用的搬运车、叉车和电动道路车等作为直流电源,亦可作为其它方面的配套电源。
现有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极群组一般为正、负极板交替排列而成,正极板为管式正极板或涂膏式正极板;负极板为涂膏式负极板,板厚为3-5mm,由于其负极板较厚,电解液渗透效果较差,因此存在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较低,重量比能量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能够有效提高电解液渗透性能,提高了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的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极群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极群组,极群组的两端为单片负极板,单片负极板之间的极群由正极板和复合负极板交替排列而成,其中复合负极板由两片单片负极板复合而成。
所述的单片负极板的厚度为1-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单片负极板之间的极群由5片正极板和4片复合负极板交替排列而成。
在组装时采用两片单片负极板复合为一片复合负极板,并与正极板交替排列进行铸焊或烧焊形成极群,极群两端为单片负极板,形成极群组。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极群组采用了两片较薄的单片负极板复合而成的复合负极板,有利于电解液在负极板中的扩散,大大提高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减少活性物质用量,而不影响电池使用性能;同时使用两片较薄的单片负极板复合而成的复合负极板时,两片较薄板栅的重量远低于一片厚板栅重量,且不影响电池使用性能,从而在不影响电池使用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电池重量及生产成本,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极板;2、单片负极板;3、复合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极群组的两端为单片负极板2,单片负极板2之间的极群由五片正极板1和四片复合负极板3交替排列而成,其中复合负极板3由两片单片负极板2复合而成。
单片负极板2的厚度为1.5mm。
采用本集群组结构制作2V 330Ah动力型铅酸蓄电池:
极群组由五片正极板和四片采用复合负极板交替排列及在最两侧的各一片单片负极板2铸焊而成,极群组装入PP电池槽、盖后热融密封而成铅酸蓄电池。
该电池的性能指标与原采用单片较厚负极板组装的电池对比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2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布的整斜方法
- 下一篇:制备氧化锌纳米棒-银微米盘复合异质结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