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4961.1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韦长华;张权;刘勋;颜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2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325 江苏省镇江市丹***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口 结构 优化 汽车空调 鼓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空调鼓风机。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对汽车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其中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空调鼓风机及风道设计,对实现汽车空调的上述空气调节功能而改善汽车舒适性起着重要作用。现有技术汽车空调鼓风机,蜗壳壳体内腔及进风口结构设计简单,风轮与壳体内腔间存在有不合理的结构及间隙,造成一部分风(空气)在壳体内腔受到阻力后产生回流,经过风轮与壳体内腔的间隙,返回到进风口而产生绕流,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风量损耗及噪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汽车空调鼓风机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汽车空调鼓风机,用以减少现有汽车空调系统所存在的噪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包括法兰盘、下壳体和上壳体,以及风轮和电机,法兰盘、下壳体和上壳体固定连接成为一体的壳体,并形成壳体内腔,风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芯轴上,并一起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腔中,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腔中的上壳体上设有外挡风圈或∕和内挡风圈,外挡风圈和内挡风圈的高度均大于风轮与壳体的上壳体之间的距离,外挡风圈位于风轮轮圈的外侧,内挡风圈位于风轮轮圈的内侧。
所述一种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风圈高度大于外挡风圈高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合理设计了汽车空调鼓风机进风口结构的外挡风圈和内挡风圈,构造简单,能阻止空气回流,使壳体内腔空气很难流往进风口处,减少风量损失,降低噪声,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空调鼓风机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汽车空调鼓风机根据图1 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汽车空调鼓风机根据图1 B-B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实施例一根据图1 A-A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实施例一根据图1 B-B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实施例二根据图1 A-A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实施例二根据图1 B-B向剖视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0-间隙;1-法兰盘;2-下壳体;3-上壳体;4-风轮;5-电机;6-进风区;7-排风区;8-外挡风圈;9-内挡风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包括法兰盘1、下壳体2和上壳体3,以及风轮4和电机5,法兰盘1、下壳体2和上壳体3固定连接成为一体的壳体,并形成壳体的蜗壳内腔,风轮4固定安装在电机5的芯轴上,并一起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腔中,上壳体3在对应于风轮4的部位开有进风口。现有技术空调鼓风机启动后,离心式鼓风机风轮4运转,将进风区6及其进风口部位的空气从风轮4轴向方向进入风轮4,并从风轮4径向方向甩出,空气进入壳体内腔内的排风区7。空调鼓风机将空气由进风区6压到排风区7,并继续将流动的空气压向空调蒸发器、加热芯体及配风风道腔内,由于风轮4与壳体的上壳体3之间留有间隙0,当空调蒸发器腔、加热芯体及配风风道通过空调风门配合产生不同的空气通道,各通道组合阻力超过或局部超过鼓风机蜗壳内腔内排风区7压力时,就会在进风区6及其进风口形成负压,一部分空气经过风轮4与上壳体3直通的间隙0,往进风口处回流,进而产生振动引起空调腔内的噪声或气流的噪声,同时会因风道组合压力不同,回道的大小不一样,出现不同振动频率和不同特性噪声的复杂情况。
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在壳体内腔中的上壳体3上进风口部位设有一圈外挡风圈8,外挡风圈8位于风轮4轮圈外侧,而外挡风圈8高度大于风轮4与上壳体3之间间隙0的距离(高度),形成一道屏障,阻隔了原先的风轮4与壳体的上壳体3之间间隙0,使得进风口的空气不能轻易直接进入壳体内腔,壳体内腔空气也很难往进风口处回流。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4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