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隔离开关群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4975.3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胡新明;魏凤杰;康志林;陈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41018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隔离 开关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气动隔离开关群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检测实验室是一个强电磁干扰环境,试验室内的设备运行在电流电压快速变化的环境下,控制隔离开关群的电磁阀容易受到电磁干扰,造成气动设备的误操作。
阀岛是由多个电控阀构成的控制元器件,它集成了信号输入/输出及信号的控制,阀岛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不仅确保了电控阀的布线容易,而且也大大地简化了复杂系统的调试、性能的检测和诊断及维护工作。
专利(CN202545390U)公开了一种试验站集中分布式阀岛控制系统,包括用于实现线路换接的成套气动装置,所述成套气动装置包括气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照气动装置集中设置为一独立的阀岛。该控制系统将易于受到电磁干扰的控制装置集中形成阀岛,并置于电磁屏蔽箱中,有效地减低了电磁干扰对控制装置的影响。但是该控制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压缩空气直接进入阀岛屏蔽箱中,压缩空气中的水份会对元器件造成污染,试验后排出的气体未进行回收处理,直接排放到室外,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隔离开关群控制系统,为检测系统提供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对排放的空气进行回收处理,以解决阀岛控制系统中空气污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隔离开关群控制系统,它包括上位机、总压缩空气气源,所述上位机的输出端与总控设备相连接,所述总控设备通过电气线路与现场输入输出控制柜相连接,所述现场输入输出控制柜与阀岛控制箱相连接,所述现场输入输出控制柜将电源集成后输出至所述阀岛控制箱,所述总压缩空气气源与气源分支回路相连接,所述气源分支回路与所述阀岛控制箱相连接,所述阀岛控制箱通过气源子管路与气动隔离开关子群实现气路连接,所述阀岛控制箱包括气源干燥模块,所述气源干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源分支回路相连接,所述气源干燥模块的输出端与总进气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总进气模块的输出端与电磁阀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模块的输出端与尾气回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尾气回收模块的输出端与尾气回收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模块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气源子管路与所述气动隔离开关子群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动隔离开关子群按照相关功能及位置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分群,按照每个分群的控制部分、状态返回信号的数量以及功能选用阀岛模块组成一个阀岛,每个阀岛至少设有一个阀岛控制箱,每一个现场输入输出控制柜至少连接有一个阀岛控制箱。每个气动隔离开关群控制系统至少包括2个现场输入输出控制柜,至少包括2个阀岛控制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有效避免了电气监测系统中压缩空气气源污染阀岛内的电磁控制阀等元器件,对系统内部绝缘的破坏,减少了尾气直接排放对现场设备和周围环境的污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既能在现场实时监测各气源分支回路的气压,又能够在上位机对各气源分支回路的气压进行监控;通过上位机还能够便捷地监控隔离开关的状态;由于现场输入输出控制柜将电源集成后输出值阀岛控制箱中,极大地节约了能耗,降低了成本。
说明书附图
图1 气动隔离开关群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 气动隔离开关群控制系统阀岛控制箱箱内布置图;
图中:1、保护开关,2、总线模块,3、输入量模块,4、总进气模块,5、电磁阀模块,6、气路检测模块,7、尾气回收模块,8、开关状态返回接线端子,9、气源干燥净化模块,10、阀岛控制箱部分气压表,11、气源分支回路,12、现场I/O控制柜,13、上位机,14、电气连接线路,15、总控制设备,16、尾气回收系统,17、隔离开关,18、电气子线路,19、气源子管路,20、总压缩空气气源管路,21、阀岛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未经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4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